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660心理学基础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高原期

【答案】高原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此阶段,产生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步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的现象。高原期是练习成绩一时性的停顿现象,它与生理的极限和工作效率的绝对顶点是不同的,并不是所有的技能学习中都必然存在。人类在任何学习中,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高原期”。产生原因主要有:心理障碍、方法障碍、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研究发现,旧的技能结构的限制可能是引起高原期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2. 注意

【答案】注意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朝向某个对象,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和紧张度。注意具有选择、维持、调节和监督功能。

3. 认知过程

【答案】认知过程一般指感觉、知觉、学习和记忆、想象、思维和言语等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就是认知过程。

4. 个体社会化

【答案】个体社会化指个体学习其生存的社会的文化、知识、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并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而适应该社会生活的过程。亦即社会将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能够适应一定社会文化、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允色行为、有着健康人格的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贯穿于个体毕生发展的全部过程之中,并受民族性、阶级性、历史性等条件的制约。它是通过社会与个体之间持续不断的双向互动过程实现的。

5. 自上而下的加工

【答案】自上而下的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运用己有知识和经验对知觉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与自下而上的加工相对。知觉者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刺激物意义的确定起一种定向作用,由一般知识引导知觉加工,较高水平的加工制约较低水平的加工。更多地使

用在非良好的知觉条件下,可使人更好地处理一些刺激的双关性和不确定性。

6. 陈霖的拓扑实验

【答案】陈霖的拓扑实验中,采用了三组不同的图形,其中圆和正方形、三角形在形状上看

,因而是拓扑等价的; 圆和环由于一个有洞,一个没有洞,因而去很不一样,但它们都没有“洞”

具有不同的拓扑性质。实验时要求被试注视两个图形中的注视点,并报告注视点两侧的图形是否一样。结果显示,被试对拓扑性质不同的图形,有较高的正确报告率,说明对拓扑性质的差异更敏感。陈霖的拓扑实验表明,在视觉加工的早期,人的视觉系统对刺激的整体性质(拓扑性质)更敏感。在整体加工后,才进行局部成分或特征的分析。

7. 元认知知识

【答案】元认知知识是元认知的组成成分,指主体通过经验积累起来的、关于认知活动的一般性知识,即对影响认知活动的因素、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作用的结果等方而的认识。一般储存在个体的长时记忆中,具有比较稳定的特点,以意识化或非意识化的方式对认知活动施以影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关于认知主体的知识,即主体关于自己和他人作为认知加工者的所有知识; ②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 即主体关于认知活动的任务要求等方面的知识; ③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即主体对于完成某项认知任务需要的认知方法的各方面的知识。

8. 再造想像

【答案】再造想像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依据别人的描述进行的再造想像有一定程度的创造性,但水平比较低。再造想像的形成要求有充分的记忆表象作为基础,再造想像离不开词语思维的组织作用。

二、单选题

9. 能够比较好地解释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生理机制的记忆理论是( )。

A. 反响回路说

B. 定位说

C. SPI理论

D. 突触结构说

【答案】D

【解析】作为人类长时记忆的神经基础包含着神经元突触的持久性改变,这种变化往往是由特异的神经冲动导致的。突触变化一旦发生,记忆痕迹就会深刻地存储在大脑中。

10.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

A. 感觉登记

B. 注意

C. 组块

D. 复述

【答案】C

【解析】组块是将多个低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过程。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这是以信息单元(即组块)来计算的。组块的大小随个人的经验组织而有所不同,所以可以利用己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扩大每个组块的信息容量来达到增加短时记忆容量的目的。

11.在一次采访中,一名奥运会跳水冠军说:“都说巴塞罗那风景优美,但是当她站在最高的跳台

上,本来可以俯瞰整个城市时,却一点都没有注意到眼前的美景! ”请问,这体现了注意的( )。

A. 稳定性

B. 指向性

C. 集中性

D. 分配性

【答案】C

【解析】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朝向某个对象。而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度。心理活动或意识的强度大,紧张度高,注意也就越集中。

12.奥苏伯尔针对讲解式教学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使用该策略的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 )。

A. 比较组织者

B. 观念固着点

C. 关系类属者

D. 符号中介物

【答案】B

【解析】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13.感受器官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是( )。

A. 感觉适应

B. 感觉对比

C. 感觉相互作用

D. 实践活动影响

【答案】A

【解析】①感觉的对比是指感受器不同部位接受不同刺激,对某个部位的强刺激会抑制其他邻近部位的反应,不同部位的反应差别被加强的现象。②感觉相互作用既包括同感觉通道也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