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红楼梦》是我国一部优秀的古典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公认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仔细阅读《红楼梦》,会发现其字词之间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其中隐喻更是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隐喻的运用使《红楼梦》这部巨著的语言更加生动和形象,但从认知角度对《红楼梦》中的隐喻翻译研究并不多见。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认知方式,是人们思维和行为的表现。本文旨在从认知的角度探讨《红楼梦》中隐喻的翻译策略。此研究是以认知语言学理论、Nida的形式对等理论,以及Newmark的隐喻翻译理论为基础的案例性研究。论文介绍了隐喻理论概念、特点和认知机制,综述了中西方有代表性的隐喻翻译理论,然后在这些理论框架内形成了隐喻翻译的认知策略,即:1)在目标读者可以接受的条件下,保留原文形象,采用直译;2)在产生隐喻的异形同义现象时,采用喻体形象平行转换的方法;3)当隐喻的喻体形象既无法保留,又难以取代时,采用舍弃喻体形象只译喻义的方法。最后,作者对《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中出现的隐喻现象进行了案例研究,以论证所提出的认知翻译策略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