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社区化教学对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提升的个案研究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孤独症儿童,社区化教学,社会交往能力

  摘要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Autism)是多发于3岁以前,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在社交、沟通及行为方面存在本质的缺陷,有着狭窄的爱好兴趣、反复刻板的行为,特别要求环境没有变化的一种广泛性精神发育障碍。
通过以培智学校社区化课堂为训练环境对自闭症儿童进行社会交往能力干预训练,以补充在社区化教学中提升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研究为目的,提出干预训练方案。
通过个案研究法,选取两名就读于培智学校的自闭症儿童,在社区化教学中进行社会交往能力干预训练的研究。干预训练方案包括4个阶段,分别是建立社会自我、发起主动交往、合作分享、实用交往,共24次,每周2次,每次30分钟。干预前2周对两个案进行前测,然后对他们进行干预训练,每阶段结束后对两个案进行量表评定,干预结束后一周内对他们进行后测,在量化的基础上,结合家长、教师的访谈,综合评估两个案的干预效果。在结束后的第2周和第4周进行量表评定,评估该干预训练是否具有稳定性。
结果:
(1)干预训练后,在“社交”、“语言/交流/讲话”、“认知/感觉/意识”、“健康/躯体/行为”各维度及总分上,个案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p<0. 05)。
(2)干预训练后,个案组在“社交”、“语言/交流/讲话”、“认知/感觉/意识”、“健康/躯体/行为”各维度后测分数均低于前测时所得的分数。
(3)在干预训练前,个案组社会交往分量表的平均分为21.13,经过24周的干预训练后,在稳定期继续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个案组社交分量表的平均分为11.0,这表明在社区中对自闭症儿童进行社会交往干预训练对于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效果,并且干预效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4)在干预训练前,个案组社会交往分量表的平均分为21.13,对照组社交分量表的平均分为23.75,经过24周的干预训练后,在稳定期继续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个案组社交分量表的平均分为11.0,对照组社交分量表的平均分为23.88,这表明在社区中进行社会交往干预训练对于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提升有一定的效果。
研究证明,在社区化教学中对自闭症儿童进行社会交往能力干预训练有效,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个案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主动语言变多,能够参与同伴的活动,会主动和他人打招呼、问好,能够向他人表达需求,寻求帮助,社会规则意识有所增强,有一定的判断、选择能力,出现自我保护意识。刻板行为减少,情绪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