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如何深化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答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也是实现政企分开的必要条件。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与出资人缺位、企业的法人财产权不落实有关,其原因在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因此,必须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深化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点抓紧抓好。其核心是确保出资人到位,落实国有资产的授权经营制度,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组织体系建设。深化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总体要求,建立分工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经营和监督体制。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国有资产,授权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控股公司经营国有资产,使国有资产出资人尽快到位,强化国有资产经营主体的外部监督。
(2)积极探索对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控股公司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具体途径和形式,使集团公司在对所属二级企业进行重组改制时,有较大的资产处置权。
(3)地方企业多为中小企业,数量庞杂,情况千差万别,各地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方式。
(4)积极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实现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多个相互牵制的利益实体,有利于真正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内部的制衡约束机制,拓宽资本金来源渠道,降低企业负债率,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和控制力。从日前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本金构成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有独资企业过多,部分股份制企业中国有资本占的比例过高,这限制了企业活力的增强和效益的提高,加大了政企分开的难度,影响了法人治理结构的形成和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针对这种情况,要进一步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兀化改造,鼓励和支持地方与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大胆实践和探索,培育和引入新的投资主体。
2. 为什么说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答案】(1)产业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从一定的职能形式出发,顺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值,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过程。
(2)货币资本循环最具有片面性。因为,在这个循环中,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形式,两者只
有数量上的差别,而作为产业资本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阶段成犷两个流通阶段的中间环节,这就造成一种假象,仿佛货币本身能够生产出更多的货币,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因而,货币资本循环最具有片面性。
(3)生产资本循环也具有片面性。因为,生产资本的循环造成另一种假象,似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不是为了剩余价值,而是为了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是为生产而生产,这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4)商品资本循环也具有片面性。因为,商品资本循环产生另一种片面性,仿佛资本主义生产不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而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3. 马克思主义关于复杂劳动创造更大价值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1)复杂劳动创造更大价值的基本原理
不同生产者的劳动不是均质的。商品生产的劳动可以区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简单劳动是指不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就能胜任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虽然在相同的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是相同的,但是,如果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简单劳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计算价值量时,其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可以多倍于简单劳动,“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是在反复的交换实践中自发形成的。
由于存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差别,相应地产生复杂劳动者与简单劳动者在收入分配中的差别问题。这是因为:其一,复杂劳动者需要经过一定的学习和训练,必须付出相应的费用。而且复杂劳动者往往要掌握多门科技知识,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其学习和训练的费用也会不断提高。其二,复杂劳动除消耗一定的体力外,还要比简单劳动消耗更多的智力。
由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复杂劳动者的培养和教育费用也就不断增加,劳动者在学习中的脑力耗费也必然越多。这些培养教育费用和在学习过程中的脑力支出虽然不能直接形成商品的价值,但却必须在劳动者从事劳动之后得到补偿和承认。于是,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的报酬要比简单劳动的报酬高一些,也就理所当然了。
(2)现实意义
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面临转型升级的难题。由于复杂劳动可以创造更大价值,体现了技术进步,因此,在现阶段,应加大对复杂劳动者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劳动者素质,使得产品质量和效益更高,更有竞争力,从而有利于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另外,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教育训练费用的很大部分仍然由私人或家庭提供,因此,复杂劳动者得到较高的报酬也是合理的,并且有利于促进劳动者的积极性。
4. 试分析决定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因素。
【答案】一般地说,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也就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因素。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决定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劳动力供给的数量与质量、自然资源及其开
发利用程度、科学技术水平及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状况、现有技术装备的水平、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资本积累的最大可能性、社会有效需求总量与结构,以及社会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等。具体说,主要包括:
(1)劳动力供给的数量与质量
生产要素投入特别是劳动就业量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作用。如果以一定时期(如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经济活动总量的综合指标,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作为经济增长的指标,那么,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就是这一时期所有部门的劳动就业量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乘积,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就等于劳动就业量增长率加上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不仅体现在劳动的量上,而且体现在劳动力供给的结构和质量上。劳动力供给是指适龄的劳动人口量,其中包括原先存在的失业人员和山于人口自然增长而新增加的劳动力。劳动力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主要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失业人员存量、劳动力供给结构特别是高素质劳动力供给等因素。高素质劳动力的短缺往往是制约经济增长的瓶颈。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简单劳动量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小,劳动力素质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与影响作用日益明显。从一定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劳动力素质的差异。
(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这对经济增长也具有决定作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就微观而言取决于劳动者的积极性、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从宏观来看,取决于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地区布局的合理化。随着经济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3)投资增长率和投资效率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和投资效率成正比。在现实中,投资率存在客观的限制:一是积累率的高低,受现实生产力水平的制约。二是投资率的实物供给限制,即国民收入实物构成中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的数量和结构的限制。
(4)科技进步程度及其应用
一个国家能否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归根结底取决于技术进步的程度和科技、教育的发展水平。只有实现科技进步并应用于生产过程,只有教育的高度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制造出先进的机器设备和设计出先进的工艺; 只有让劳动者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才能大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
(5)的数量及开发利用程度
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能够为人类利用的自然物和自然力的总称,包括土地、空气、水、矿藏、气候、森林植被、野生动物和自然景观等。一国的自然资源享赋会影响该国经济结构,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6)制度和体制
制度和体制是影响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制度或体制安排不仅决定着财产和收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