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信息学院)之计算机网络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综合题
1. 浏览网页的时候,请运用TCP/IP、DNS 、HTTP 、HTML 、URL 、MIME 等术语描述浏览网页的整个逻辑过程。
【答案】HTTP 协议是基于请求/响应模式的(相当于客户机/服务器)。一个客户机在浏览器中输入URL 地址,然后通过DNS 的域名解析过程将该URL 解析成主机的IP 地址,然后客户机与服务器主机建立TCP 连接,发送一个请求给服务器,请求方式的格式为:统一资源标识符(URL )、协议版本号,后边是MIME 信息包括请求修饰符、客户机信息和可能的内容。服务器接到请求后,给予相应的响应信息。其格式为一个状态行。包括信息的协议版本号、一个成功或错误的代码,后边是MIME 信息包括服务器信息、实体信息和可能的内容。
2. 对象TCP 的OBJECTIDENTIF1ER 是什么?
【答案】对象TCP 的OBJECTIDENTIFIER 是{1.3.6.1.2.1.6}。
3. 解释以下名词。各英文缩写词的原文是什么?
WWW , URL , HTTP , HTML ,CGI , 浏览器,超文本,超媒体,超链接,页面,活动文档,搜索引擎。
【答案】WWW :原文是World Wide Web , 又称万维网,是一个大规模的、联机式的信息储藏所;
URL :原文是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又称统一资源定位符,用来标志万维网上的各种文档,并使每一个文档在整个因特网的范围内具有唯一的标识符;
HTTP :原文是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又称为超文本传输协议,主要是为了实现万维网上各种链接,使万维网客户程序与万维网服务器程序之间的交互遵守严格的协议;
HTML :原文是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 又称为超文本标记语言,是一种制作万维网页面的标准语言,从而消除了不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流的障碍;
CGI :原文是Common Gateway Interface, 又称为通用网关接口,它定义了动态文档应当如何创建,输入数据应如何提供给应用程序,以及输出结果应当如何使用;
浏览器:原文为Browser , 是一种允许用户查看万维网、其他网络或用户计算机上的HTML 文档、跟随上面的超级链接以及传递文件的客户适配器。例如,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超文本:原文是Hyper Text, 它是由多个信息源链接而成的一种文本信息;
超媒体:原文是Hyper Media,它不仅包含有文本信息,还包含有其他表示方式的信息,如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或者活动视频图像;
超链:原文是Hyper Link, 是指超文本中的一种链接。对于以文字作为标记的超链接,往往用
不同的颜色显示,有些还加上下划线,当把鼠标移动到一个超链接的起点时,鼠标的位置箭头变成一个手,只要点击超链接,这个超链接就会被激活;
页面:原文是Page , 指在一个客户程序主窗口上显示出来的万维网文档;
活动文档:原文是Active Document , 它是一种提供屏幕连续更新的技术,即将所有的工作都转移给浏览器端。每当浏览器请求一个活动文档时,服务器就返回一段程序副本,使该程序副本在浏览器端运行。这时,活动文档可与用户直接交互,并可连续地改变屏幕的显示;
搜索引擎:原文是Search Engine,它是在万维网中用来进行搜索的程序。
4. 试把以下零压缩的IPV6地址写成原来的形式:
(1)
(2)
(3)
(4)
【答案】还原零压缩的IPV6的方法是,用一连串零分组代替一对冒号,每个分组有4个十六进制数,一个IPV6地址共8个分组。在还原地址时,为保持格式统一,每个分组省略的前导零位要么全部还原,要么全都不还原。
(1)
(2)
(3)
(4)
5. 试分别讨论以下各种情况在什么条件下是透明传输,在什么条件下不是透明传输。(提示:请弄清什么是“透明传输”,然后考虑能否满足其条件。)
(1)普通的电话通信。
(2)电信局提供的公用电报通信。
(3)因特网提供的电子邮件服务。
【答案】透明传输实际上是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送。当所传数据中的比特组合恰巧与某一个控制信息完全一样时,必须有可靠的措施,使接收方不会将这种比特组合数据误认为是某种控制信息,这样的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就被认为是透明的。
(1)由于电话系统的带宽有限,而且还有失真,因此电话机两端的输入声波和输出声波是有差异的,在“传送声波”这个意义上讲,普通的电话通信并不是透明传输。但对“听懂说话的意思”来讲,基本上是透明传输。但有时个别语音会听错,如单个的数字1和7, 这时就不是透明传输;
(2)—般说来,由于电报通信的传输是可靠的,接收的报文和发送的报文是一致的,因此应当是透明传输,但如果有人到电信局发送“1849807235”这样的报文,则电信局会根据有关规定拒绝提供电报服务(电报通信不得为公众提供密码通信服务)。因此,对于发送让一般人看不懂意思的报文,现在的公用电报通信不是透明通信;
(3)—般说来,电子邮件是透明传输,但有时不是。因为国外有些邮件服务器为了防止垃圾邮件,对来自某些域名(如.cn )的邮件一律阻拦,这就不是透明传输,有些邮件的附件在收件人的电脑上打不开,这也不是透明传输。
6. 试述邮局协议POP 的工作过程。在电子邮件中,为什么必须使用POP 和SMTP 这两个协议?IMAP 与POP 有何区别?
【答案】(1)邮局协议POP 的工作过程:
当收取邮件时,电子邮件软件首先会根据用户名和密码调用DNS 协议对POP 服务器进行IP 地址解析,然后邮件程序便开始使用TCP 协议连接邮件服务器的110端口。当邮件程序成功地连上POP 服务器后,其首先使用USER 命令将邮箱的账号传给POP 服务器;其次再使用PASS 命令将邮箱的密码传给服务器,当完成这一认证过程后,邮件程序使用STAT 命令请求服务器返回邮箱的统计资料,比如邮件总数和邮件大小等;接着UST 便会列出服务器里邮件数量;然后邮件程序就会使用RETR 命令接收邮件,接收一封后便使用DELETE 命令将邮件服务器中的邮件置为删除状态。当使用QUIT 时,邮件服务器便会将置为删除标志的邮件删除。
(2)使用POP 和SMTP 这两个协议的意义:
POP 协议和SMTP 协议是分别用来收信、发信时使用的协议。也就是说,这两个协议是专门
为接收、发送邮件设计的语言,通过使用POP 和SMTP 协议,可以使接收以及发送邮件变得方便。
(3)IMAP 与POP 的区别:
因特网报文存取协议IMAP 比POP 复杂,虽然都是按照客户服务器方式工作,但还是有很大的差别。①IMAP 是一个联机协议,用户可以在自己的PC 机上操纵ISP 邮件服务器的邮箱,就像在本地操纵一样,因此IMAP 是一个联机协议。在接收邮件的用户PC 机中的用户代理必须运行POP 客户程序,而在收件人所连接的ISP 的邮件服务器中则运行POP 服务器程序; ②在用户未发出删除邮件的命令之前,IMAP 服务器邮箱中的邮件一直保存着。而POP3协议只要用户从POP
POP 服务器就把该邮件删除;服务器读取了邮件,③当用户PC 机上的IMAP 客户程序打开IMAP
服务器的邮箱时,用户就可看到邮件的首部。若用户需要打开某个邮件,则该邮件才传到用户的
计算机上。而POP 服务器只有在用户输入鉴别信息(用户名和口令)后,才允许对邮箱进行读取。
7. 以下几种接入(固定接入、移动接入、便携接入和游牧接入)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1)固定接入(Fixed Access):在作为网络用户期间,用户设置的地理位置保持不变;
(2)移动接入(Mobility Access):用户设备能够以车辆速度(一般取为每小时120公里)移动时进行网络通信。当发生切换(即用户移动到不同蜂窝小区)时,通信仍然是连续的;
(3)便携接入(Portable Access):在受限的网络覆盖面积中,用户设备能够在以步行速度移动时进地网络通信,提供有限的切换能力;
(4)游牧接入(Nomadic Access):用户设备的地理位置至少在进行网络通信时保持不变。如果用户设备移动了位置(改变了蜂窝小区),那么再次进行通信时可能还要寻找最佳的基站。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