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大学法学院642宪法与行政法之宪法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看待对法官的监督和对法官独立的保障?
【答案】(1)对法官的监督在坚持司法独立,使裁判免于他人压力,保持自由状态的前提下,应引入适当的民主监督机制。各国宪法上有以下几种典型的对司法的民主监督方式:
①法官弹勃制度。法官如严重违反职务上义务或有损害法官威望之不良行为,有负人民的信赖,则以人民的意志予以罢免。但是,法官的判决不妥,是不能成为被罢免的理由的。
②国民审查制度。
③审判公开、旁听自由制度。为了将审判过程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避免成为密室审判,审判原则上应当公开进行,允许公众旁听。
④舆论监督。对法院的诉讼、判决进行日诛笔伐式的批判,既属宪法所保障的表达自由,也是对司法的民主监督。
⑤公民参与司法。
(2)对法官独立的保障
依法独立审判原则,是指法院在审理具体案件时,应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事; 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法院的审判活动。
①就法院系统外部而言,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及个人不得干涉法院的审判工作。
②就法院系统内部而言,法院行使审判权独立于上级法院。
③就本法院内部而言,法院行使审判权要尊重案件承审法官个人的独立判断。
(3)对法官的监督与对法官独立的保障之问的关系
①在坚持司法独立、使裁判免于他人压力,保持自由状态的前提下,应引入适当的民主监督机制。 ②对法官独立的保障,更能贯彻责任追究等制度,更有利于对法官的监督。
2. 回顾并总结英国宪法的产生及其特点。
【答案】(1)英国宪法的产生
①英国宪法产生的背景
a.17世纪上半叶,英国的政治经济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
一方面,经过圈地运动,商品经济已相当发达,手工工场遍布城乡,劳动分工越来越细,毛纺、采煤、炼铁、玻璃、造纸等工商业部门发展很快,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关系己取代封建经济关系,资产阶级已经形成;
另一方面,在上层建筑领域,斯图亚特王朝却致力于强化专制王权,封建贵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享有许多特权,妨碍了商品经济的自由发展。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终于在1640年爆发,直到1688年历时近50年,大致经过了内战阶段、共和国阶段、克伦威尔军事独裁阶段和“光荣革命”四个时期。英国宪法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产生的。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及其特殊性决定了英国宪法产生的特点
①英国宪法是在革命过程中逐渐产生的,由一系列宪法性法律积累而成,在形式上表现为不成文宪法;
②革命的不彻底性和妥协性致使王权及其所代表的制度外壳被保留下来;
③旧的法律如1215年的《大宪章》等成为新宪法的组成部分;
④英国宪法不具有根本法的形式特征。
3. 中国民族自治地方有几种类型?
【答案】民族自治地为一是指少数民族聚居并实行区域自治的行政区域。民族自治地方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础。依行政地位划分,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自治区相当于省级行政区域; 自治州相当于省级与县级之间的行政区域; 自治县相当于县级行政区域。 依民族构成划分,民族自治地方可以分为三类:
(1)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如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等;
(2)以一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同时包括一个或者几个人口较少的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云南双江拉枯族仇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
4. 你认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如何理解民主与专政之间的关系?
【答案】(1)人民民主专政的真正含义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发展,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与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精髓。从国家政权的政治属性和阶级本质来说,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①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
a. 二者所表示的是同一种性质的国家政权,即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 b. 二者反映了同一种新型国家内部的阶级关系,即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只对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c. 二者担负着相同的历史使命,即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实现社会主义,进而为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准备条件。
②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构成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就其阶级构成来说,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力量,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而知识分子己成为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
(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结合。对人民实行民主是指全体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享有各项民主权利。对极少数严重的犯罪分子实行专政。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两者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对人民实行民主是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前提。只有充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有效的专政。
②只有加强政权的专政职能,有力地打击和制裁各类犯罪活动,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的实现。
5. 如何理解制宪权属于人民?
【答案】(1)制宪权是制宪主体按照一定原则创造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的一种权力。它实际上是最高决定权的具体表现,即有权决定国家统治形态的阶级运用制宪权,具体创造宪法,以巩固统治关系。
(2)制宪权主体是制宪权得以运行的首要因素。
①西哀耶士曾认为,只有国民才能构成制宪权主体。国民成为制宪权主体是现代宪法发展的基本特点,这表明政治社会中国民的宪法地位。现代各国宪法中普遍规定,国民是制宪权主体。国民作为制宪权主体,表明了制宪权的来源与权力享有主体,但它并不意味着全体国民都直接参与制宪过程,具体行使制宪权。
②在从君主主权向人民主权转化的过程中,只有国民中的一部分即人民才能充当制宪权的实际主体。我国坚持人民主权原则,只有人民才是制宪权主体。实际参与制宪过程的只是一部分国民或者经选举产生的代表。
6. 怎样认识宪政与法治的关系?
【答案】法治意味着严格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它包含一个国家以宪法为基础的法律和法律制度由静态到动态的运行过程。
(1)法治在功能上表现为对专制权力的决然否定和对民族政治的完善和维护。在价值取向上意味着对正义的追求和对人人平等权利的保护。
(2)法治强调国家受宪法和法律的限制,政府权力来源于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依宪法和法律指示的轨道有效地运行,强调任何越出轨道滥用权力的行为都同宪法相抵触,与宪政的价值取向格格不入。
(3)法治的集中表现是法律至上、宪法至上。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即运用宪法的民主原则和法治精神来治理国家。离开了宪法和宪政,法治就失去了基本的依托,丧失了生命和活力,权力也就不会服从于法律。因此,宪政是法治的基本标志,法治是宪政的必然结果。
7. 保障宪法实施的基本内容。
【答案】宪法实施保障在一定意义上亦即宪法监督,是立宪国家为了促进宪法的贯彻落实而建立的制度和开展的活动的总称。宪法实施保障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