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一个实验中,被试的简单反应时是300ms 辨别反应时是450ms ,选择反应时是850ms 。该被试的选择时间是( )。
A.550ms
B.400ms
C.150ms
D.100ms
【答案】B
【解析】选择反应时包括刺激辨别时间、反应选择的时间和基线时间; 辨别反应时则包括刺激辨别时间加上基线时间:因此选择的时间等于选择反应时减去辨别反应时。
2. 铁钦纳在1901年出版了一部著作,其中对感知觉的研究和心理物理法进行了大量论述,并致力于将实验心理学建立成一个新的学科体系。该著作是( )。
A. 《定量分析手册》
B. 《心理学大纲》
C. 《实验心理学》
D. 《心理物理学基础》
【答案】C
【解析】铁钦纳在1901年出版了《实验心理学》,其中对感知觉的研究和心理物理法进行了大量论述,并致力于将实验心理学建立成一个新的学科体系。
3. 在探讨性别与被试年龄(青年、中年、老年)对某品牌手机偏好影响的研究中,其实验设计为( )。
A.2×3设计
B.1×3设计
C.2×2设计
D.3×3设计
【答案】A
【解析】该实验使用性别2(男,女)×年龄3(青年,中年,老年)设计。
4. 波斯纳(M.L.Posner )采用大、小写字母组合的材料进行实验,结果证实了个体对刺激信总进行加工时既有视觉编码也有听觉编码。他采用的方法是( )。
A. 减法反应时法
B. 加法反应时法
C. 开窗实验法
D. 心理旋转实验法
【答案】A
【解析】波斯纳应用减法反应时确定了某些短时记忆信息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减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没有的一个处理阶段,并在其他方面相同,然后从这两个反应时间之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
5. ( )是不准确的知觉。
A. 幻觉
B. 感觉
C. 错觉
D. 妄想
【答案】C
6. 相对于被试间实验设计,被试内实验设计的缺点是( )。
A. 需要史多的被试
B. 研究效率低
C. 容易引起顺序效应
D. 容易混淆被试差异与实验条件
【答案】C
【解析】被试内实验设计由于每个被试都参与所有的实验处理,所以节省了被试,并且不会受到来自不同被试个体差异的影响,但由于被试先后接受不同的处理,就可能产生时间顺序误差,如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7. 费希纳定律是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前提假设是( )。
A 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
B. 每个最小可觉差主观相等
C. 仅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内有效
D 不同感觉系统韦伯分数差异很大
【答案】B
【解析】费希纳定律是表明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定律,是由韦伯定律发展而来,其前提假设是所有最小可觉差均相等。
8. 在实验研究中,衡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明确程度的指标是( )。
A. 统计结论效度
B. 外部效度
C. 构思效度
D 内部效度
【答案】D
【解析】内部效度是指因变量确实是由自变量所引起的,而不是由其他因素所导致的。是衡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明确程度的指标。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
9. 保持量=(认对刺激数目-认错刺激数目)/(新刺激数目+旧刺激数目)×100%,采用这个公式计算,记忆保持量的方法是( )。
A. 再认法
B. 自由回忆法
C. 节省法
D. 系列回忆法
【答案】A
【解析】再认法是指测验中向被试呈现其学习或识记过的材料,并在其中混杂一些新的但与所学习过的材料相似的项目(如单词),让被试根据他们是否学习过来判断,并以“是”或“否”作出反应。本题保持量的计算中涉及新、旧刺激,即己学过的刺激与未学过的刺激,是再认法保持量的计算公式。
10.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在每次渐增系列实验中,其阈限的下限值应取( )。
A. 第一次非正到正的对应值
B. 第一次非负到负的对应值
C 最后一次正到非正的对应值
D. 最后一次负到非负的对应值
【答案】D
【解析】极限法以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作为阈限值。因此,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在每次渐增系列实验中,其阈限的下限值应取最后一次负到非负的对应值。其阈限的上限值应取第一次正到非正的对应值。
11.在实验研究中,排除法可用来控制额外变量,但也可能导致研究效度的降低。它可能降低的效度是( )。
A. 内部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