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701心理学基础综合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晶态智力与液态智力
【答案】晶态能力(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液态能力(液体智力)是指在信急加工和问题解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
2. 根源特质
【答案】根源特质是卡特尔人格理论术语。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其基础的决定个体行为的内部特质,是人格结构最重要的部分。对人格测验加以因素分析可获得表面特质,进一步分析表面特质可获得根源特质。准确识别控制行为的根源特质能较好地预测个体行为。
3. 自上而下的加工
【答案】自上而下的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运用己有知识和经验对知觉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与自下而上的加工相对。知觉者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刺激物意义的确定起一种定向作用,由一般知识引导知觉加工,较高水平的加工制约较低水平的加工。更多地使用在非良好的知觉条件下,可使人更好地处理一些刺激的双关性和不确定性。
4. 婴儿的分离焦虑
【答案】婴儿的分离焦虑是指婴儿在与父母分离或面临分离的威胁等情况下,表现为恐惧、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反应。这种分离焦虑几乎与婴儿和主要抚养者依恋的建立同时发生。其产生与婴幼儿的认知能力、应付情境的能力以及依恋关系的性质等因素有关。英国学者鲍尔比1973年研究认为,婴儿的分离焦虑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反抗阶段; 失望阶段; 超脱阶段。
5. 部分报告法(partial-report procedure )
【答案】部分报告法是测量感觉记忆的方法。Sperling 将全部的刺激项目排成3X4矩阵,刺激以50ms 的时程呈现,在刺激消失的同时,某一信号随即出现,被试者根据约定信号的种类报告相应的刺激项目,再根据报告者的准确率计算被试者的记忆量。部分报告法运用了随机的原理,使报告分段进行,有效地控制了报告时滞引起的误差。
6. 注意广度
【答案】注意广度指个体在一瞬间(秒内)能清楚觉察或知觉到的对象数量。视觉注意
广度可用速示器测定。实验表明,在秒内,成人一般能认清8个~9个黑色圆点,4个~6个没有联系的外文字母,3个~4个几何图形; 3个~4个没有内在联系的单个汉字,5个~6个内容联系的汉字。注意广度的扩大,有助于个体在同样时间内输入更多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7. 自陈测验
【答案】自陈测验是指由受评者自己填写,受评者对照量表和各项目陈述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并作出程度判断的测验。自陈测验实施方便,可作团体测评,但要求受评者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8. 静息电位
【答案】静息电位指当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测到的电位变化。当细胞不活动时,细胞膜处在极化状态,以膜外电压为0,则膜内电压为约-5070mV 时的电位。这时细胞膜外呈正电性,而膜内呈负电性,且用微电极可测出细胞内外有-70mV 的电位差。当神经元受到电或者化学刺激时,神经细胞内外的离子分布就会改变,引起膜电位变化,进而引起神经冲动。
二、单选题
9. 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 )。
A. 诱因
B. 需要
C. 兴趣
D. 信念
【答案】A
【解析】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行动,使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动机产生是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能够满足需要的事物,即诱因。它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凡是个体因趋向或接受它而得到满足的诱因是正诱因; 凡是个体因逃离或躲避它而得到满足的诱因是负诱因。
10.下列智力测验中,属于非言语类测验的是( )。
A. 比纳一西蒙智力量表
B.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C. 斯坦福一比纳智力量表
D. 瑞文推理测验
【答案】D
【解析】瑞文推理测验是著名的非文字测验,其测验材料为图形。比纳一西蒙量表、斯坦福一比纳智力量表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均既包括言语类测验和包括非言语类测验。
11.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首先应该做的是( )。
A. 启发学生学习
B. 引起学生的注意
C. 呈现教学内容
D. 提示教学目标和进度
【答案】B
【解析】根据加涅关于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学习的过程有8个阶段: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操作、反馈。其中,动机阶段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正是根据学习各内部过程的特点,加涅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一系列独立的教学事件:①引起注意,②告知学习者目标,③刺激回忆先前的学习,④呈现刺激,⑤提供学习指导,⑥引出行为,⑦提供反馈,
⑧评价行为,⑨促进保持和迁移。因此,教师组织教学时首先应该做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12.某心理学实验有相互独立的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为了考察两组连续型数据平均值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最恰当的统计方法是( )。
A. 回归分析
B. 相关分析
C.t 检验 D. 检验
【答案】C
【解析】回归分析的目的是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来表述变量的相关关系; 相关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 检验适用于计数数据; 由于两组数据是连续型数据,目的是为了检验两组的差异,所以最恰当的统计方法是t 检验。
13.奥尔波特认为,在人格结构中,代表一个人最典型的、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影响一个人各方面行为的是( )。
A. 共同特质
B. 首要特质
C. 中心特质
D. 次要特质
【答案】B
【解析】奥尔波特认为,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概括的特质; 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次要特质是个体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
14.提出脑功能均势原理和总体活动原理学说的是( )。
A. 潘非尔德
B. 拉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