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13广播电视艺术基础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奉献》
【答案】《奉献》由薛冰、张玉玺编剧,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录制,1990年获“蜀秀杯”广播剧连续剧一等奖。剧情以石油工人土庆两代人为缩影,讲述石油工人们在家庭、爱情、生活等各方面遭遇的困难和波折,最终在渤海湾开发了优质大油田一一胜利油田。赞扬了为中国石油事业不怕牺牲、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2. 春晚
【答案】春晚,即春节联欢晚会,一般指中央电视台每年农历除夕之夜举行的综合性文艺晚会。央视春晚自1978年起开播,1983年起改为现场直播,2008年开始高清视频网络转播,近年来播出时长在5小时左右。春晚节日内容包括歌舞、小品等,形式活泼多样、雅俗共赏,是每年除夕之夜中国人民必看的节目,已成为中国新的文化现象和民俗习惯。央视春晚在演出规模、演员阵容、播出时长和海内外观众收视率方面堪称世界之最。此外,各地方电视台也陆续主办类似的综合性文艺晚会,与央视春晚相比更具地方特色。
3. 场面调度
【答案】场面调度最初是戏剧用语,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活动的位置变化所做的处理。用于影视剧中,则是指导演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包括所有放置在摄影机之前的将被拍摄的元素:布景和道具、灯光、服装和化装以及人物举止。根据调度主体的不同,分为演员调度和摄影机调度。常用的调度手法有纵深调度、重复调度和对比调度。
4. 大屏幕
【答案】大屏幕是指直观式彩电或背投式投影电视中的屏幕。通常,屏幕的对角线尺寸在40英寸以上。随着科技发展以及显示的要求,大屏幕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大屏幕显示技术主要包括CRT 显示技术、LCD 显示技术、DLP 纯数字化显示技术、LCOS 显示技术、GLV 显示技术。大屏幕无缝投影显示的应用来源于指挥监控、视景仿真、立体影院系统,它是适应人们追求亮丽的超大画面、纯真的色彩、高分辨率的显示效果的这一需求而产生的,其在增大画面、提高亮度、分辨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简答题
5. 2006年以来中国电视剧的发展态势。
【答案】2006年以来,电视剧产业蓬勃兴起,国产电视剧随之迅猛发展,如同初升的朝阳,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电视剧以其传递社会信息之丰富,表达艺术情感之复杂,形态之生动,类型之多样,覆盖之广泛,社会影响力之巨大,使中国电视观众始终保持在高涨的电视剧收视热情之中,也使电视剧自身处于繁荣鼎盛的发展态势之中。
第一,产量丰富,高度类型化。形成了家族传奇剧、历史题材剧、现实题材剧、家庭伦理剧、都市爱情剧、翻拍改编剧、室内情景剧、军旅题材剧、农村题材剧、谍战剧、魔幻神话剧、公安题材剧等纷繁复杂的类型。
第二,一个涵盖内容制作方、发行方、播出方、观众和广告客户等在内版块构成的电视媒介领域中产业化程度最高的产业链基本完形。
第三,网络自制剧异军突起。近年来,由于视频网站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国产剧、引进剧已经不再是视频网站抢夺的重点。用户永远是趋向更好看的作品,而非视频网站本身。要想获得忠实稳定的观众群体,网站自制剧便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中国电视剧市场空前繁荣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我们不得不正视并要加以改正的问题:
第一,题材扎堆,跟风模仿现象严重。类型化特征明显并不是电视剧产业的问题,但同类题材过度泛滥,更有甚者同材不同质,跟风之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谍战剧到宫斗剧再到家庭伦理剧,一旦某种类型受到热捧之后,荧幕上便充斥着跟风之作。
第二,比现实残酷的电视剧现实。时代呼唤具有美好精神和高尚情操的电视剧精品,电视剧创作中应该承载健康的人文追求。但是当前电视剧创作中对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张扬的还不够,特别是部分电视剧中的表象沉迷和价值遮蔽现象最为突出。
第三,儿童题材的缺失和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历史虚无主义困境。少儿题材电视剧受到市场利益的影响,创作者缺乏信心、力量单薄,作品数量少之又少,电视剧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产业项目,忽略了少年儿童,不仅仅丧失了文化产业的一部分重要商机,更重要的是丢失了先进文化传播的社会责任和未来教育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历史题材电视剧几乎被带入到无规律、无是非、无正义的虚无空间。用戏说、拍案消解历史的厚重、庄严和凝重,可悲可叹! 此种现象和误区应当引起关注和重视。
第四,经典的尴尬,改编翻拍剧盛行。近年来,确实有一些像《新上海滩》、《又见一帘幽梦》、《倾城之恋》等改编翻拍影视作品收到了不错的收视效果,但是目前改编翻拍盛行,从深层次来看其实是电视剧创作存在着艺术创新不足的问题,反映出题材开掘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6. 请从意识形态角度分析春节联欢晚会。
【答案】春节联欢晚会作为电视文艺是借助于先进的电子技术和屏幕的视听兼具的特点而产生的新型的综合艺术,是一个综合性最强的艺术门类。从1983年黄一鹤、邓在军执导的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开始,经过十多年持续不懈的努力,它已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广泛的国际知名度,成为中国人民过年时必不可少的内容,成为全世界华人沟违民族感情、寄托乡思的纽带。
这台已形成传统的超大型综合文艺晚会,耗资最大、演出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参加演职员
最多、传播面最广。每届春节联欢晚会都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主题,团结、欢乐、祥和是其一贯的基调,并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如开场踢响头三脚,照顾观众过年习俗,讲究黄金分割线,准时敲响零点钟声,以相声、小品、歌舞为三大支柱,以名主持人串联节目,以及坚持现场直播增加观众的现场感和参与感等。
从意识形态角度来说,春节联欢晚会确实贯彻了“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中央指示精神,以反映、总结每年重大的政治社会事件为题,以相声、小品的方式呈现。如200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对奥运、汉川地震等重大事件进行了回顾,报喜不报忧,尽量避免负面情绪,有着浓厚的报告材料式的演出风格。除此之外,春节联欢晚会还具有雷同化的通病,无论从策划、撰稿、灯光、演员来说都有这个通病。虽然个别的突破时不时地令人耳目一新,但形式上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动,可贵的创新精神、求异的灵动思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丧失殆尽,只剩下匠气十足的模式和框架。虽然曾经辉煌的东西至今仍有不可磨灭的光彩和价值,但是不等于说它可以永无止境地垄断观众的视野。
7. 简述电视“偏见”形成的原因及后果。
【答案】(1)电视“偏见”形成的原因
①在任何电视节目(包括纪录片)的制作中,其本质在于选择一一将眼前毫无结构和凌乱的东西整理成形。这种选择的过程,必然带有整理者自身某种程度的“偏见”。
②还有一种无意识的“偏见”来自新闻价值本身。新闻选择的传统价值之一是“否定”,即反常的才是新闻,而媒介的时效性与“否定”价值的结合,会导致电视媒体上充斥着因新闻价值本身所决定了的“偏见”。
③电视节目为争取观众,必须利用大多数人可能认同的社会和文化经历的共同领域,而排除那些与大多数人社会文化经历和观点迥然不同的人;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构成社会的每一个个体、群体、文化、信仰和态度的多样性就会逐渐减弱。这也是电视偏见形成的原因之一。
(2)电视“偏见”的存在后果
电视“偏见”的存在后果,可能并不一定是“偏见”内容的本身,而是“偏见”形成的方法会逐渐影响观众的思维方式与想象力,并因此形成新的“偏见”,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8. 举例论述电视应当如何处理雅俗关系。
【答案】(1)从价值指向来看,雅与俗是对依赖电视这一载体进行传播的文艺作品的价值含量的评价,因此,雅俗关系可以分为“雅俗共赏”和“雅俗分赏”。但是从观众角度来说,电视文化品位的理想状态则是通俗与高雅的互动,对于电视来说,这也是需要正确处理雅俗关系才能实现的日标。
(2)从电视的传媒功能来看,其本质特征是大众的、通俗的。通俗给了电视文化一种活力,使得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关注大众民生。而“雅”则是指精英人群所代表的具有高艺术性、精致化的精英文化。“雅俗共赏”即是既要满足大众对娱乐、通俗、热闹的需求,又要满足精英阶层/知识分子对艺术性、知识性、思想性的追求。但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受众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