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13广播电视艺术基础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舞台调度
【答案】舞台调度是指舞台行动的外部造型形式,也叫场面调度,它是导演把各种戏剧动作及环境因素按照一定的审美原则组织起来,表现二度创作的立意构思,塑造舞台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它通过演员的体态、演员与演员以及演员与舞台景物之间的组合,通过演员在舞台上活动位置的安排与转换,或通过一组形体动作过程,构成艺术语汇,使舞台生活形体化、视觉化,舞台调度是剧本台词和舞台语言在视觉形象上的体现,是导演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
2. 直播
【答案】直播是指广播电视节目的后期合成与播出同时进行的播出方式,分为电视现场直播和网络直播。电视现场直播是指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时制作和播出电视节目的播出方式,其充分体现广播电视媒介传播的优势。网络直播是指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步制作和发布信息,具有双向流通过程的信息网络发布方式。电视直播显现的时空既有现在时又有过去时; 网络直播除具备电视的两大时空之外还具有压缩时空的功能,如同步的文字直播、图片直播、赛事直播、手机直播和比分直播等各种直播频道和样式。
3. 受众
【答案】受众(audience ),是指大众传播媒介所面对发言的无名个体与群体,也就是包括报刊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等在内的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接受者,如果仅仅考量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介的属性,那么受众还包括广大的互联网用户也即网民。
4. 视听率
【答案】视听率(Rating ),指某一时段内收看(收听)某一节目的人数占电视观众(广播听众)总人数的百分比。这是一项用来统计广播电视节日拥有观众、听众人数多少的指标。与视听率相关的测量指标还包括到达率、收视人口、占有率、毛评点、忠实度、受众构成、千人成本、毛评点成本等。
二、简答题
5. 如何理解艺术意蕴。
【答案】(1)艺术意蕴内涵
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
(2)艺术意蕴特点
①艺术意蕴是艺术作品的深层面,是艺术家对自然、社会、人生的一种深度感悟,它往往透视出人性的深层内涵、社会的深刻本质,极富哲理性,更具形而上意味。
②艺术意蕴深深地隐含在艺术形象的表层意义之下,潜藏于艺术作品各部分的关系之中。意蕴的表现在不同的艺术作品中其深浅和隐显的程度有很大差别。
③“意蕴”有的包含在形象之中,只需细细品味便可逐渐领悟。一般说,视觉艺术多属此类。④“意蕴”有时常常隐藏在艺术形象的背后,通过一些象征、暗示、隐喻、联想、变形等曲折含蓄的手法来表现,这类意蕴大多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多义性、朦胧性,需联系作品产生的历史环境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方能领悟。
⑤在某些“意蕴”比较抽象、笼统的艺术中,意蕴的领悟更显得自由灵活,无所定向,它们同欣赏者的主观因素关系更加密切。像无标题音乐、现代派绘画、情绪性舞蹈、象征性建筑等。
(3)艺术意蕴解读
艺术意蕴的独特内涵使得它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面对一部艺术作品,人们可以从历史、社会、文化、民族、时代、人性、时空等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解释,见仁见智。而且这种解说只是向其靠近,难以清楚地言说,确实也是难以尽说的。
6. 请分析互联网给影视传播带来的影响。
【答案】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的强大支撑和背后推手,对产业格局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尤其是视频网站的兴起,对传统的影视传播方式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当然,互联网的就像一把双刃剑,其给影视传播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改变了传统的观影、观剧模式:长期以来,在影院看电影成为电影观众欣赏电影的唯一的娱乐方式,电视机也是播放电视节目的唯一载体。但互联网兴起之后,视频网站的大量涌现可以让观众随时随地看电影、看电视节目,不必再局限于影院和家庭等固定场所。
(2)改变了电影的融资模式:从这几年阿里影业、华策爱奇艺影视公司等由互联网三巨头BA T (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投资的影视公司制作的作品来看,互联网的加入为这些影视公司提供了雄厚的资金,解决了目前影视制作资金不足、粗制滥造的问题,也加快了这些影视公司上市的步伐,保证了影视剧制作水平和数量的稳定。
(3)改变了售票模式:互联网兴起之后,影院售票模式由人工变为网络售票,大量售票网站兴起,如猫眼电影、格瓦拉等售票网站为观众提供了便利,同时可以同步为影片的上映热度打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观众的观影意愿。
(4)互联网兴起之后,“IP ”“互联网+”成为热门词汇,大量由网络小说、网络游戏、网络剧改编的影视作品被制作出来。这些作品的风格也趋于娱乐化、游戏化,缺乏深度与厚度。
(5)互联网拉近了观众与影视剧的距离: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发布对某一部影视剧的即时观感,并从而影响某一部影视剧的票房或收视率。比如最近上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之所以能取得较高票房,就是由一批自称为“自来水军”的网民观众对这部影片的强烈推荐而引发全民关注,助推影片的排片率和票房节节攀升。
(6)当然,互联网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国电影市场的虚假繁荣,大量的热钱投入影视行业,然而影视作品的质量并不如人意,尤其是以投资人主导的影视剧作品,大多华而不实,而“越是烂片票房就越高”的怪像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互联网助推的结果。
7. 什么是主持人必备的职业素质?
【答案】从广播电视主持人岗位的独特性来看,这一行业对其从业者所提出的职业素质要求应包括几个方面:
(1)思维素质
作为广播电视行业的主持人,应具备以下思维素质:
①敏锐的发现力。发现力就是人们自觉地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外部感觉器官搜集信息、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
②快速的发散力。具有快速的思维发散力能够帮助主持人全面、客观、历史、辩证地看问题,甚至可以通过对自己己有知识和形象的延伸、扩展乃至颠覆,产生全新的智慧火花,构成全新的观点或形象。
③深入的思辨力。主持人的思维品质不仅具备反应的速度,还须有较强的广度和深度,有较为深入的思辨力,能够从独特的角度为受众提供鞭辟入里的意见信息。
④不竭的创新力。不竭的创新能力是主持人永葆职业青春的有力武器。不竭的创新力不仅是主持人灵机一动、灵光闪现的灵感源泉,也是他们不断适应新变化、新要求,不断顺利自我提升的职业素质。
(2)语言素质
语言除了能有效传递信息的工具性操作意义之外,还可以反映主持人各方面的素质修养,构建主持人的形象。
①会说标准普通话。只有使用合乎规范的标准语,才能使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借助共同的意义空间对其内容理解达成一致。
②表达清楚。吐字发音习惯问题,表现为发音含混、吐字不清,造成听者接收的干扰。
(3)传播素质
①信息能力。主持人应该具备的能够主动积极地收集信息、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熟悉广播电视传播规律。广播电视以电波作为传输手段,运用画面和声音来传递内容,具有独特的传播规律。熟悉媒体规律不仅是节目主持人应有的职业素质,也是其他素质得以展现和发挥的基础。
③有镜头(话筒)前的适应能力。主持人在镜头(话筒)前与观众的“虚拟交流”是否真实,与演播现场的嘉宾、观众的“当众交流”是否自然,能否保证交流圆满完成节目宗旨,就成了主持人职业素质高下的重要标志。
④有现场掌控能力。主持人的控制能力既体现在根据时间随时调整节目的内容和进度上,也体现在对现场嘉宾或观众的激发与调动上,还体现在对突发情况的控制和应变中,主持人的现场掌控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