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普通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自上而下的加工
【答案】自上而下的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运用己有知识和经验对知觉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与自下而上的加工相对。知觉者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刺激物意义的确定起一种定向作用,由一般知识引导知觉加工,较高水平的加工制约较低水平的加工。更多地使用在非良好的知觉条件下,可使人更好地处理一些刺激的双关性和不确定性。
2. 思维
【答案】思维是指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两个基本特征。思维不同于感知觉,但又离不开感知觉活动提供的感性材料。
3. 晶态智力与液态智力
【答案】晶态能力(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液态能力(液体智力)是指在信急加工和问题解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
4. 再造想像
【答案】再造想像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依据别人的描述进行的再造想像有一定程度的创造性,但水平比较低。再造想像的形成要求有充分的记忆表象作为基础,再造想像离不开词语思维的组织作用。
5. 婴儿的分离焦虑
【答案】婴儿的分离焦虑是指婴儿在与父母分离或面临分离的威胁等情况下,表现为恐惧、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反应。这种分离焦虑几乎与婴儿和主要抚养者依恋的建立同时发生。其产生与婴幼儿的认知能力、应付情境的能力以及依恋关系的性质等因素有关。英国学者鲍尔比1973年研究认为,婴儿的分离焦虑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反抗阶段; 失望阶段; 超脱阶段。
6. 意识流
【答案】意识流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任何一点都是一个统
,像溪流一样不断地流动变化。一体,一个完整的经验是一种连续不断、变化不定、斩不断的“流”
他认为人类的意识、思维活动并不表现为一些割裂的片断和静止的状态,而是整体的经验和川流不息的历程。
7. 元认知知识
【答案】元认知知识是元认知的组成成分,指主体通过经验积累起来的、关于认知活动的一般性知识,即对影响认知活动的因素、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作用的结果等方而的认识。一般储存在个体的长时记忆中,具有比较稳定的特点,以意识化或非意识化的方式对认知活动施以影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关于认知主体的知识,即主体关于自己和他人作为认知加工者的所有知识; ②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 即主体关于认知活动的任务要求等方面的知识; ③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即主体对于完成某项认知任务需要的认知方法的各方面的知识。
8. 认知风格
【答案】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稳定的特征,即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人们在认知风格上的差异不同于智力上的差异,它无好坏之分,但与人的个性特征有关。其中认知风格主要有: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冲动和沉思、同时性和继时性等。
二、单选题
9. 具有加工信息与存储信息的双重功能的记忆叫( )。
A. 感觉记忆
B 短时记忆
C. 工作记忆
D. 长时记忆
【答案】C
【解析】所谓工作记忆,是指人们在完成认知任务的过程中将信息暂时储存的系统。工作记
,在这个工作平台上,人们对信息进行操作处理和组忆可以被理解为一个临时的心理“工作平台”
装,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进行决策以及解决问题。
10.在间歇强化条件下,行为反应的特点是( )。
A. 建立快,消退也快
B. 建立快,消退慢
C. 建立慢,消退快
D. 建立慢,消退也慢
【答案】D
【解析】个体每次做出目标行为都给予强化称为连续强化条件,仅在个体做出一些目标行为后给予强化,而另外一些目标行为不给予强化称为间歇强化条件。连续强化条件与间歇强化条件
相比,连续强化的行为反应建立快,消退也快,而间歇强化的行为反应建立慢,消退也慢。
11.有一名10岁儿童参加智力测试,他的心理年龄为12岁,其比率智商是( )
A.83
B.110
C.120
D.125
【答案】C
【解析】比率智商的计算方法为:IQ=MA(智力年龄)/CA(实际年龄)X100.
1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 )阶段。
A. 感知
B. 前运算
C. 具体运算
D. 形式运算
【答案】C
,前运算阶段(【解析】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2~7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岁)。
13.要求幼儿对香蕉、苹果、皮球、口琴等进行分类,幼儿将苹果与皮球归为一类,香蕉与口琴归为一类。由此表明他们所具有的概念种类是( )。
A. 具体概念
B. 抽象概念
C. 合取概念
D. 人工概念
【答案】A
【解析】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概念可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按事物的指认属性形成的概念称为具体概念; 按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称为抽象概念。根据概念所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可分为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合取概念是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它们在概念中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析取概念是根据不同的标准,结合单个或多个属性所形成的概念。关系概念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概念。根据概念形成的自然性,概念可分为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自然概念是指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概念。人工概念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为模拟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人为地制造出的一种概念。幼儿将苹果与球归为一类,香蕉和口琴归为一类,这说明他们是根据事物
,即指认属性分类的,所以他们所具有的概念种类是具体概念。 的形状(圆形和长形)
14.下列问题中,临床心理学家最可能研究的是( )。
A. 调适问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