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621文学综合之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纪要》

【答案】《纪要》是指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政治文件。1966年2月林彪“委托”江青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参加者有张春桥与部队文化部门的几人,会后整理出《纪要》。《纪要》认为,1949年后文艺界“被一条与毛主席思想相对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这条黑线就是资产阶级的文艺思想,现代修正主义的文艺思想和所谓三十年代文艺的结合”。《纪要》列举文艺界的“黑八论”。1979年5月3日,中共中央撤消了《纪要》。

2. 高行健

【答案】高行健,法籍华裔剧作家、小说家、翻译家、画家、导演、评论家。祖籍江苏泰州。2000年因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著有剧本《绝对信号》《车站》《野人》《彼岸》,小说集《有只鸽子叫红唇儿》,论著《现代小说技巧初探》,译著《秃头歌女》。

3. 《望星空》

【答案】《望星空》是现代著名诗人郭小川于1959年发表于《人民文学》的诗歌,是其代表作品之一,全诗共4章,230多行,以曲折、形象的艺术手法,歌颂了人定胜天的伟大力量,歌颂了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迎难而上,去建设美好、幸福的人间天堂的时代主题。《望星空》是郭小川抒情诗篇中最富有艺术个性的力作之一,是诗人运用艺术上的抑与扬、虚与实的辩证关系,以取得出人意料、别开生面的抒情效果的成功尝试。

4. 《天安门诗抄》

【答案】《天安门诗抄》是童怀周编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78年出版的诗文集。《天安门诗抄》共分三辑:第一辑收诗、词、曲、挽联二百九十五首:第二辑收新体诗五十九首:第三辑收悼词、祭词、誓词、散文诗等五十篇。这些诗文均出现于1976年清明节前后北京天安门等处。诗文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周恩来的怀念和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声讨,反映了作者对祖国命运的关切。诗文具有情感真挚悲壮,语言犀利和强烈的战斗性等特点。

二、简答题

5. 简述艾青“归来”后的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案】艾青归来后的诗歌,与他过去的诗歌有着明显的连贯性和延续性。他的诗歌贯穿着一个基本的主题,即关注民族和人民的命运,歌唱人类的理想和光明。其“归来”后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有:

(1)善于从具体生活现象中把握一种超越现象本身的体验

艾青归来后的诗歌在取材和抒写力式上,规避描述具体的生活矛盾和场景,善于从具体生活现象中把握一种超越现象本身的体验,在具象化描述中将其推移到象征层次从而获得更深广的内涵。

《色化石》有诗人自传的性质,但它提供了典型的意义。诗中鱼的遭遇正是诗人遭遇的某种象征。这不是一个关于一条鱼死亡的故事,而是一个涉及不同的鱼而拥有一个共同的小幸和悲剧命运的故事,作者“联想到众多的鱼变成了化石”。这首诗就是作者从具体生活现象中把握超越现象的体验的代表作品。

(2)运用富有启悟性、暗示性的口语传递情感

艾青归来后的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善于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捕捉具体鲜明的意象来表达思想和观念,运用富有启悟性、暗示性的口语来传递内在情感,在朴素明晰的形式结构中浓缩深厚的体验。

(3)追求一种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风格

艾青归来后的诗歌扬弃了早年多少有些朦胧和晦涩的诗风,而追求一种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风格。

《鱼化石》中鱼在遇难之前富于朝气和活力,“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 它又是那样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鱼的这种健康、快乐和无所不能的生命情态,不禁让人联想到风华正茂的青年,这也是诗人追求朴素、单纯、明快诗歌风格的体现。

三、论述题

6. 你认为莫言最差的作品是哪一部或者哪一篇? 为什么?

【答案】我认为莫言最差的一部作品是《檀香刑》。理由如下:

(1)未能彰显人性的光辉

一切堪称伟大的艺术作品的共同点就是彰显人性的尊严。人类的生活确实充满苦难和卑劣,但是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伟大,乃是因为他们对于人生的种种苦难和人性的种种弱点饱含悲悯之情。而只有饱含这种情感的作品,才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传诸百代一因为这里面有真正的人性的光辉。

《檀香刑》里最精彩的章节是对死刑的描写,这正是莫言写作最使人感到恐惧和不适的体现。莫言前后描述了七次行刑过程,分别使用“斩首”、“斩腰”、“凌迟”、“檀香刑”等刑罚。莫言在描写刑罚时丝毫不吝音篇幅,将血肉横飞的场面鲜血淋淋地渲染出来,令人惨不忍睹,形

成对读者阅读心理和忍耐力的巨大挑战。正如傅正明的《檀香刑与文身刑》中所讲的那样,卡夫卡是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而莫言远远不是。不是因为文字技艺,而是因为精神内涵。

(2)回归民间未必要“大撤退”

莫言在《檀香刑》的后记中说道:“《檀香刑》是我的创作过程中的一次有意识地大撤退,可惜我撤退得不彻底。”和莫言以前的小说相比,《檀香刑》虽然借鉴了猫腔这个民间文学样式,但正是由于这点,使得它的语言张力远不如《丰乳肥臀》等小说。另外,在凤头部和豹尾部,作者是以叙事主人公说话的方式来写作,但其中却带有作者叙述的痕迹,有些话不太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别是赵小甲的话。回归民间是值得提倡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以大撤退为代价。

(3)玩赏酷刑,而不关乎人物命运

《檀香刑》活龙活现地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不过,可歌可泣的运动和惊心动魄的爱情已是很多作品中的“家常便饭”,因而,骇人听闻的酷刑便成了《檀香刑》这本书的最大卖点。

事实上,以酷刑的名字作为书名,也印证了作者对这部作品的侧重点。书封上赫然印着的黑色檀香木棒就是檀香刑的主要刑具,它从犯人的肛门中一寸寸地敲进去,穿过五脏六腑,最后从肩膀出来。这个过程被莫言绘声绘色地掐写了一番,其间,敲击的梆梆声、痛苦的呻吟声,犯人的脖子怎么抻、身子怎么抖、眼睛怎样凹、脸怎样胀,流出了什么颜色的液体,都有细致入微的交待。“要知道天下的戏,没有比杀人更精彩的; 天下的杀人方式,没有比用檀香刑杀人更精彩的”。然而,领略了压轴好戏、精彩之精彩的檀香刑之后,我仍认为莫言在此之前描写的“腰斩”、“凌迟”、“阎王门”毫不逊色。

例如,“凌迟”是作为杰作出现在第九章的。刽子手在割下第50片肉时,“犯人的两边胸肌刚好被旋尽。胸膛上肋骨毕现,肋骨之间覆盖着一层薄膜,那颗突突跳动的心脏,宛如一只裹在纱布中的野兔。”莫言不愧是言情状物的高手,他的文字甚至失去了想像的余地,直接就是一幅幅画面突兀地展现在眼前,让你禁不住想用双手捂住眼睛。而作者对酷刑的描述和展示全然是一种炫技、卖弄和激赏,是“对坊间流行的历史小说的快意叫板”。其实,早在莫言之前,南斯拉夫的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安德里奇就在其获奖作品《德里纳河上的桥》中描写过这种“桩刑”,但作者的态度完全是客观冷静的,着眼点在于写人物命运,而不是赏玩酷刑。

7. 试阐述新时期的文革叙述。

【答案】新时期小说摆脱了文革中文学依附于政治的局面而回到文学本身,开始按照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来发展,内容上回归到展现人性的主题。新时期的文革叙述类型主要呈现以下几个阶段:

(1)伤痕小说的创作

文革后,一批旨在批判、揭露文革以及极“左”路线的罪恶性,揭示文革给人们带来巨大身心创伤的作品出现,被称为伤痕文学。这些作品的共同主题体现在对文革的批判及揭露文革对人们造成的精神栽害,在艺术上都采用了能明确剖析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手法。代表作品有刘心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