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秦观诗论

关键词:秦观,性格特点,风格,表现手法

  摘要

  本文没有囿于传统,将秦观作为一名著名词人来研究,而是变换角度,以诗歌来衡量秦观的价值。得出结论:秦观也是一位独具特色的优秀诗人。并对前人"女郎诗" 的评价进行了再评价。全文包裹引言及四大章。、   引言概述了秦诗研究的历史及现状,并提出文章写作的目的。 秦观在宋朝"自以诗文重",王安石、苏轼等几位文学家都对他的诗歌极为赞赏。而且"宋代文人真正重视的,也最能反映他们的思想性格的文学体裁,实际还是诗歌"。但是现在对秦诗的研究者及研究成果却极少。有的人片面沿袭了元好问"女郎诗"的评价,我们承认秦词的艺术价值高于秦诗,可是也不能因此无视秦诗的价值。所以本文有必要全面探讨秦诗,以求对秦观研究有所贡献。   第一章,秦观的生平及性格特点。为了线索明晰,首先简要叙述了秦观的生活道路。秦观的性格特点是这部分的重点所在。通过秦观对友谊及爱情的态度,尤其是与苏轼之间的患难深情,充分证明他重情的性格。我们还可以从秦观对待自身遭遇的态度及他人在坎坷面前的不同反应明显看出,他的性格较为脆弱。这两点与其诗歌的艺术风格有直接的联系、   第二章,秦诗的主题流变及思想脉络。这部分首先将秦诗创作分为三个时期:读书漫游的早期,元佑做官的中期和贬谪远地的晚期。与前人前后两期的分法不同。并归纳出各个时期的主要题材分别为自然山水景物;社会观感、人际酬唱;以及个人遭际的苦闷抒发,并列表以求明晰。这样秦诗的主流一目了然。秦诗创作的三个时期虽主要题材不同,但是有思想脉络贯穿其中。他和历史许多文人一样,都存在进取与退隐,入世与出世之间的矛盾。他的心理始终在二者之间游移。秦观想以功成身退来协调,却最终落得"区中缘未断,方外道难成"。他处理这种矛盾关系的方式不合理,使二者不能在对立中求得统一。所以导致情绪上的苦闷。秦诗的感伤情调与此有关。   第三章,概括了秦诗的艺术特色,并对"女郎诗"的评价进行了再探讨,秦观古近体诗风格略有不同。(-)古体诗:1、五古诗倾向于清新古淡,但又时有秀丽之风。其中写景诗在自然清新中时而秀丽,时而淡泊。感怀诗时可洞见作者思想,尤其是后期表现出凝练高古。2、七古诗句式铺排,风格于清新自然中更见流丽晓畅。(二)近体诗在秦诗中约占三分之二,艺术成就也高于古体,更能代表少游的主要特色。它于清丽中游呈现出不同的姿态。1、开阔处摹景,开怀时抒情――清丽俊朗的风格。2、于悠然超俗时落笔――清丽娴雅之作。3、重感情脆弱个性的外现――清丽柔婉的风格。这部分诗是秦诗的代表作,约占近体诗的一半。前人许多贬抑秦诗的评论多源出此类。其中多为写景诗闷认为不能以元好问一己之见来给秦诗定性。1、。"女郎诗"存在的合理性。为认为如果"女郎诗"是指清丽柔婉的诗风,那么秦观的这类是属于"阴柔美"的范畴,它与"阳刚美"是对立统一的、刚柔之间没有高下之分,都具有审美价值,不能以一种风格来压制或否定另一风格。2、阐述了秦诗清丽柔婉的风格的具体表现,即通过红日、斜月、春花、幽林、细雨等自然意象和悲、愁等人大生理意象来展示。这种风格以秦观重情、脆弱的个性为基础。   第四章,叙述了秦诗的表现手法,秦诗包含才气,为人称赏,在艺术表现手法是为认为具有三大特色。(-)精炼工巧的语言辞句。(二)细腻生动的描写刻画(三)匠心独运的意境营造。其中有三种形式:1、由形入神,情随景生。2、缘心感物,移情入境。3、以景结情,言尽意远   总之,秦观以清丽柔婉的诗风为主又呈现出多种风格,他诗歌阴柔美的一面是无可厚非的,具有自身的审美价值。他避免了极端追求理趣的弊病,在宋代诗坛上可称独树一帜。但是秦诗也有不足。题材涉及一己生活多,联系社会民生少,诗歌布局多精巧细腻却少开阔的眼界和恢宏的气度。这样就使他无法和诗坛大家比肩,只能成为独具特色的优秀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