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高中英语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关键词:关键词:自我效能感,性别,英语学习困难学生,英语学业成绩

  摘要

摘要:每个学生都有取得学业成功的愿望,但学习情境中一部分智力正常的学生,学业成绩远远落后于同年级的其他同学,变成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如何帮助这部分学生提高学业成绩,便显得非常重要。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显著相关,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直接原因之一。因此,要改变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现状,提高英语考试成绩,就必须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提出至今二十多年来,人们对自我效能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理论上认为,自我效能是通过选择过程,思维过程、动机过程、情感反应过程等中介过程对个体的行为起作用的。行为操作的完成,替代经验,言语劝说,生理状况或情绪唤起是影响自我效能感四种信息源。国外大量的实证研究支持这个理论,我国自80年代末也在各个领域开始对自我效能感进行研究,90年代初在教育领域兴起对自我效能的研究。杨心德(1993)和 王振宏(1999)的研究证实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呈正相关。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差的重要原因是自我效能感较低。
此研究介绍了自我效能的概念、自我效能的作用、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等理论,总结了自我效能感、性别与学业成绩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在中学英语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和中学英语学习优秀学生自我效能感比较的基础上, 探讨了一般自我效能及英语学业自我效能、性别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通过描述性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自我效能感,学业成绩和性别之间的关系。研究目的在于获得以下信息:1.英语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水平状况。2.英语学习困难学生和英语学习优秀学生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3.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有无差异。4.在英语学习方面,英语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之间有无关系。研究以上问题是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试。问卷涉及到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自我效能感和英语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两个维度。最后, 研究者运用百分比对所得到数据进行了分析。
首先,根据所调查学生全区统一命题的英语统考成绩,对三所学校分数在60分以下的所有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选出参加问卷调查的158名英语学习困难学生。同时,对60分以上的所有学生也进行随机抽样,选出参加问卷调查的198名英语学习优秀学生。然后,由这356名学生完成问卷调查,通过百分比率分析检验英语学习困难学生和英语学习优秀学生在自我效能感上有无差异并对男女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行检测分析;最后再次通过统一命题考试比较英语学习困难学生和英语学习优秀生在学业成绩上的差异得出结论: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呈显著相关,即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学业成绩就越高,反之亦然。杨心德(1993)的研究证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本研究的结论也证明了他的研究结果。但是,和以往研究不同的是英语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的差异不是很大,其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几乎是相似的,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对中学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了解英语学习困难学生和优秀学生之间自我效能感的差异,对于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创造良好、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做到有的放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者相信其研究成果对中学外语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