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42岁。1年来反复发作胸骨后疼痛,发作和劳累关系不大,常在面迎冷风疾走时或凌晨5时发作。发作时含硝酸甘油可缓解。平时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水平压低0.75mm。发作时心电图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A.劳力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极早期。 变异型心绞痛。 心绞痛合并心包炎。 卧位性心绞痛。
数据分层的目的在于() 使数据更能确切地反映客观事实。 找出产品质量问题的因果关系。 分析质量数据的分布状况。 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
男性,58岁。因心前区反复发作性疼痛1年就诊。如果患者心肌梗死为右室梗死,当出现心源性休克时,应首选哪项治疗() A.补充血容量。 缩血管药物。 强心剂。 血管扩张剂。 利尿剂。
男性,58岁。因心前区反复发作性疼痛1年就诊。4小时后随访心电图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血压为11.5/8kPa(86/60mmHg)伴四肢冷,大汗淋漓。考虑有心源性休克。在抗休克治疗原则中,下列哪项较重要() A.应用扩血管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灌注。 快速补充血容量。 激素治疗提高应激性。 主要用增强心肌收缩力的强心药。 缩血管药保证冠状动脉的灌注。
男性,58岁。因心前区反复发作性疼痛1年就诊。患者被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给予口服异山梨酯(消心痛)等药治疗。门诊随访3个月后某日,觉心前区疼痛持续1小时,含硝酸甘油无效,来院急诊。急诊心电图无心肌梗死的表现,在随访心电图时应高度警惕下列哪项表现() A.Q-T间期明显延长。 S-T段压低,T波变平。 P-R间期延长。 窦性心动过速。 T波高耸。
测得某产品的质量特性值数据如下:3、9、8、4、5、9、4,它们的平均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