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61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经济基础是指(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B. 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C. 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D. 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
【答案】D
【解析】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经济基础是同物质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它与“上层建筑”相对应,是社会结构两个基本层次之一、社会生活两个基本领域之一。
2.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 )。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C.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 阶级斗争规律
【答案】C
【解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它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它具有客观显示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两者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 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的区别在于
A. 前者反映社会存在,后者不反映社会存在
B. 前者只反映社会现象,后者只反映自然现象
C. 前者反映经济基础,后者不反映经济基础
D. 前者具有稳定的形式,后者没有稳定的形式
【答案】C
【解析】社会意识根据不同社会经济基础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①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哲学、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宗教、经济等,它是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
直接反映,具有阶级性; ②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它包括自然科、思维科学以及一些社会科学,它不直接反映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它是以发现真理、创造知识为内容的社会意识形式,不具有阶级性。
4.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
A. 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 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 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 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答案】B
【解析】“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的意识是:听取言论一定要寻求它的实际用途,观察行为一定要寻求它的实际功效。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5. “假象是客观的,是本质的表现”,这是一种( )。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不可知论观点
【答案】C
【解析】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现象中有真象和假象,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从反面歪曲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假象也是客观的,是由各种条件造成的。
6. “或然率”这个概念是对( )。
A. 相对性在量上的说明
B. 可能性在量上的说明
C. 必然性在量上的说明
D. 偶然性在量上的说明
【答案】B
【解析】或然性是指对可能性大小的一种科学说明的测定。或然率是所要测定的偶然事件的数目与全部可能发生的偶然事件总数之间的比率。因此,或然率这一概念是对可能性在量上的说明。
7. 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
A. 劳动者的经验技能
B. 生产工具的水平
C. 劳动对象的质量
D. 运输设备的状况
【答案】B
【解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其中劳动者即劳动力占主体地位,劳动资料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组织资料和组织手段,起主要作用,而劳动资料中生产工具起主要作用,因此,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水平。
8. 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
A. 较差的可能性
B. 微小的可能性
C. 现实的可能性
D. 抽象的可能性
【答案】D
【解析】可能分为现实的可能和抽象的可能。抽象的可能是指在现实中缺乏充分的根据,在目前条件下可以实现的可能。与不可能不同,抽象的可能也是一种可能,它在现实中有着某种根据,只不过根据不充分,而不可能是现实中全然找不到根据的东西。
9. 以下关于意识的主观性的论点中,正确的是( )。
A. 意识只具有客观性,不具有主观性
B. 意识的主观性意味着意识与客观世界毫不相干
C. 意识的主观性并不能否定意识内容的客观性
D. 意识的内容首先是主观的,其次才是客观的
【答案】C
【解析】A 项,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反映,是人脑机能。B 项,意识是客观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意识是物质的产物。C 项,意识的主观性并不能否定意识内容的客观性,任何意识都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D 项,意识来源于客观的物质世界,因此意识的内容首先是客观的,其次才是主观的。
10.“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的命题是指( )。
A. 意识是主体和客体连结和转化的中介
B. 意识是主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C. 意识的形式和内容是客观的
D.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的实质是指包括社会实践在内的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意识就其反映的形式来说是主观的,而就其反映的对象和内容来说则是客观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