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心805综合考试[语言1]之现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义项

【答案】义项是指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它原是辞书中的术语,这里借用来表示相应的语义单位。有的词只有一个义项,有的则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一个词几个义项,各个义项只出现在自己的语境中,每个具体语境只有一个义项适用,别的义项不适用,因此它们存在一种互补关系。义项可以分为基本义和转义,前者是基本的、常用的义项; 后者是由基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来的。转义主要是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方法产生的。

2. 非主谓句

【答案】非主谓句是指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它由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或单词加句调形成。可以分为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叹词句、拟声词句几类。例如“有情况! ”,“要下雨了”等句子都是非主谓句的典型。

3. 音节

【答案】音节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发音时发音器官肌肉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音节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一般来说,除儿化音(如“花儿”hu ār )外,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汉语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构成,少则一个音素,多则四个音素,且以元音为主。

4. 连绵词

【答案】连绵词是指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表示一个意义而不能拆开成两个语素的词。其中有双声的(两个音节声母相同),如“忐忑”; 叠韵的(两个音节的“韵”相同),如“仿徨”; 以及两个音节声韵都不同的连绵词,如“蝴蝶”。连绵词的最大特点是:构成连绵词的两个字浑然一体,它们仅仅表示两个音节,不能拆开来解释; 即使这两个字原来各具有某种意义,这意义在连绵词中也己失去,所以不能望文生义。

二、填空题

5. 一个音位中的不同的音可以称作这个音位的_____,它包括_____和_____两种类型。

【答案】音位变体; 条件变体; 自由变体

【解析】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称作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音位变

体是指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可分成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

体就称作“条件变体”。没有环境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称“自由变体”。

6. 普通话d 和m 是最小的能够辨义的语音单位,分属于两个不同_____。

【答案】音位

【解析】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有同等使用价值的一组音素,可归并为一个音位,有些音素的不同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就要看做不同的音位。d 和m 能够区别意义,因此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音位。

7. 蕴涵和预设是句义之间显示其真值条件的两种重要关系。“李泽明也考上研究生了”_____“还有人考上了研究生”; “李泽民是研究生”_____“李泽民是学生”。

【答案】预设; 蕴涵

【解析】句子真值的蕴涵关系是指,从一个句子的句义一定可以推导出另一个句子的句义,反向推导却不成立。预设是指,如果一个句子的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都以另一句子的肯定式为前提,则另一句子是该句的预设。

8. 基本词具有_____性、_____性和_____性。

【答案】稳固; 能产; 全民常用

【解析】基本词汇是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它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为全民所共同理解。性。它是基本词的总和,所包含的词比一般词汇中的词少,却很重要,

三、简答题

9. 什么是现代汉语规范化?

【答案】现代汉语规范化是指确立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也要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10.用“替代法”证明“驼绒”是两个语素,“骆驼”是一个语素。

【答案】“驼绒”中的“驼”跟“绒”都可为已知语素所代替,也可跟已知合,如:

(1)驼绒 平绒 呢绒 鸭绒

(2)驼绒 驼毛 驼峰 驼铃

第(1)组词说明“驼”被“平、呢、鸭”替换,“绒”可跟上述语素组合。第(2)组词说明“绒”可以被“毛、峰、铃”替换; 所以“驼”、“绒”是两个语素。“驼绒”中的“驼”不能被替换,也就是说“骆”不能跟任何其他语素组合,它不具备语素的资格。由于语言中同一层次的单位才能组合,语素不能跟非语素组合,所以在这里“驼”也不是语素,“骆驼”只能算一个语素。

11.汉语也有表示“复数”的概念,通过哪些手段表达。

【答案】在汉语中可通过以下手段中表示“复数”的概念:

(1)名词性的指人成分(包括词和短语)+们。例如孩子们、小张们、老师和同学们。“们”还可出现在表示动物的成分后,例如狐狸们、老鼠和狮子们,日常表达中几乎不用。

(2)数词(>1)+量词+名词。这种方法既可用于指人,又可用于指物,如:两个人,八头羊。

(3)有些量词,可以放在它所修饰的名词后形成具有复数义的名词。如“一匹马”中的“匹”是用来修饰“马”的,把“匹”放在“马”后就形成了复数意义的词语“马匹”,类似的词还有车辆、船只、书本、纸张等。

(4)在表示群体意义的定位语素(如,类、群、众)前后添上适当的成分,也可以形成复数名词。例如,鸟类,人群,羊群,观众。

(5)重叠法。我们见的最多的是单音节量词通过“AA" “一AA ”形式来表达。例如个个,件件,一个个,一件件。

(6)连词“和”或“与”

表示复数概念还可以用连词“和”或“与”连接两个或多个名词。如“老师和学生”、“我、你和他”等。

(7)句法层面的复数意义表达方式

①定语。表示数量含义的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可使名词表达复数义。例如许多/很多/不少人。

②状语。范围副词(如都、全、一齐)作状语修饰动词,可使与动词对应的名词有复数义。例如“孩子都在大声地说话。”这里的“孩子”至少两个。

③谓语。汉语中存在一类动词,它们本身就蕴含着需要多个主体的含义,它们作谓语就会提示与动词相对应的名词是复数。这类动词有聚集、散落、商量等。在句子“老师聚集在办公室里。”中,与聚集相对应的名词必然是复数义。

④补语。表示复数义的成分作补语,也有提示相对应的成分是复数的作用。例如羊死了不少,书扔得到处都是。

12.什么是音节? 音节结构分析的元辅音分析法来自何处? 有何特点。

【答案】(1)音节由音素构成,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发音时,每一次咽喉肌肉的紧张度增而复减,就形成一个音节。

(2)音素有两类:元音和辅音。汉语音节一般都有元音。鼻辅音可在音节开头,也可在音节末尾。英语一个音节里还可以连续两三个辅音形成复辅音。

(3)音节结构的元辅音分析法来自于西方的现代语音学。这种分析方法属于线性分析,可用于世界各种语言,包括汉语。

13.将下面句子的词划分开,然后列一个实词简表,把其中的实词分别填在简表里。

①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这是科学的春天! 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