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841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之土地管理学总论考研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土地征用
【答案】土地征用,就是指国家为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批准,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征用是一种合法地强制性行使公权力的行为,必须是建立在“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同时,征用体现出土地权利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分割与变换,必要的“征用补偿”是保障征用行为的关键。
2. 可持续发展
【答案】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主要原则有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3. 土地使用权出让
【答案】土地使用权出让又称土地批租,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分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须经依法征用转为国有土地后,土地使用权才能出让。土地使用权出让有协议出让、招标、拍卖和挂牌四种方式。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期限按用途分为: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
4. 全球定位系统
【答案】全球定位系统又称GPS ,是英文GlobalPositioningSystem 的缩写,它是一种定时和测距的空间交会定点的导航系统,各项全球用户提供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GPS 系统包括空间部分(GPS 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GPS 信号接收机)。
5. 土地资源调查
【答案】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利用程度、权属状况、空间分布、生产潜力、适宜性和限制性等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是为依法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基础,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服务,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基础数据,为编制农业区划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依据。
二、简述题
6. 简述科学的自然资源观。
【答案】科学的自然资源观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就整个自然界而言,资源是无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将更加善于利用自然资源,不断开发新的资源,以弥补或取代原来的资源。但是,就某一种资源而言,在一定的条件下和一定的时期内,它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自然资源的有偿性
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使人类的生存不受威胁,人类得消耗一部分劳动。同时从合理利用方面考虑,必须变资源的无偿性为有偿性,实行对资源的有偿占用。
自然资源的价值应从排污费、赔偿损失费、保护费、治理费、研究费和管理费等六方面进行合理的衡量。
(3)保护资源的“全民性”
当今的环境保护必须动员全民的力量,才能卓见成效。设想大气层一旦遭受破坏,就会影响到各国的环境质量,不管某一个国家在本国疆域之内采取多么有效措施都无济于事。所以,没有一个国家能靠自己的力量消除日益深化的环境危机,应共同对付环境问题。
(4)保护资源就是保护环境
在人类生产活动过程中,只有保护好资源,才能满足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进而为改善环境质量提供物质基础。反过来,资源的浪费,不仅影响了经济效益,而且污染土地、大气和水体,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平衡,阻碍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最终导致社会经济的损失。因此,保护资源就是保护环境,对资源的最佳利用,就是对环境的最优保护。
7. 何谓土地使用权出让?
【答案】土地使用权出让又称土地批租,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分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土地使用权出让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年度建设用地计划。
(2)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有期限的。
(3)土地使用权出让又是有偿的,土地使用者需支付出让金。
(4)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确定步骤为土地估价、确定出让底价和出让价格审批。
(5)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二种方式,即协议、招标、拍卖。
8. 简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和原则。
【答案】(1)土地用现状分类体系
根据土地用途和利用方式的现状进行的土地分类,用以反映土地利用现状和研究土地利用问题。但它不能替代土地适宜性分类和土地利用规划,也不能据此划分部门管理范围。
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按两级进行分类,统一编码排列。第一级按照国民经济部门用地构成,划为8个类型; 第二级按照土地利用条件和方式,划分为46个类型。
(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原则
①利用的相似性
具体来讲,利用的相似性是指根据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的相似性,用以反映不同地类的基本特性和本质差异,便于土地管理中应用。
②分类的统一性
具体来讲,分类的统一性是指全国各地均采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规定的8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有利十全国的统一管理和地区间土地利用的比较分析。
③层次的科学性
层次的科学性体现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体现由大到小,由一般到特殊,由高级到低级的等级层次,层次之间存有明确的从属和逻辑关系,统一编码且不重复,便于资料整理和建立全国统一的土地数据库,实行科学管理。
④地域的差异性
地域的差异性体现在保持统一性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加以增减和细化,以反映不同地区的不同土地利用特点。
9. 简述我国土地利用计划与土地市场现状。
【答案】(1)土地利用计划是指人们为了改变并控制土地利用方向,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产出率,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所作出的具体部署和安排。我国土地利用计划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①分析土地利用问题
为了查清过去、现在和预测将来可能出现的土地利用问题,土地利用计划的首要任务必须把握社会经济发展态势,查清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对土地供需状况进行科学预测,评价土地的适宜性和限制性,估算区域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从而明确土地利用计划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的类型和性质,并形成问题报告书。
②明确土地利用目标和基本方针
土地利用目标是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努力方向和要求达到的目的。它具有概括性、全局性、约束性、时效性。在明确土地利用目标的基础上,拟定土地利用的基本方针,以进一步确定土地利用的方向和政策指南。其中包括确定农用地利用的基本方针,建设用地利用的基本方针和未利用地开发的基本方针。
③拟定土地利用控制指标
土地利用控制性指标的拟定主要依据土地利用目标和基本方针,上级下达的控制性指标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综合进行。这一指标主要包括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保有量,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数量,退耕还林面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