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股市成立时间较短,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各项制度、体系建立并不完善,存在漏洞,也就造成了我国层出不穷的市场操纵行为。单单被证监会发现并查处的操纵事件就高达58起,其中除1起是基于信息型,1起是基于行动型的操纵,其余56起都属于基于交易型的操纵行为。
可以看到我国的操纵行为大多是交易型操纵,针对这种类型的操纵,国外相关学者做了不少研究。经典的例如Allen-Gale模型和Allen-Gorton模型,但这两种模型都是建立在投资者理性的条件下,但现实中市场上投资者不完全是理性的,具有行为偏差。而我国股民受教育层次较低,对股市知识了解较少,基本属于投机性交易,存在追涨心理。因此本文的第三章在市场存在羊群效应、正反馈效应及处置效应情形下,分析了操纵者、一般行为驱动交易者和知情交易者三类交易者的交易行为,发现存在行为偏差时,操纵者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并且转移部分操纵成本给行为驱动交易者。
在实证方面,本文第四章通过对操纵事件长度和操纵者掌握的账户数进行作图和回归,发现操纵者控制的账户越多,操纵行为就越难被察觉,操纵时间越长。还对被操纵股票的股本规模进行了研究,被操纵股票股本规模远低于市场平均股本规模,说明操纵者更偏爱小盘股。
基于现今操纵案件频发的现状,昭示我国股市为了健康有序的股市发展,需要采取有效手段来遏制操纵发生。针对这种反操纵需求,本文第五章以超额收益率、波功率、换手率和风险系数β作为自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并用得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周数据进行判别分析。
本文最后根据实证得出的结论,提出了五点建议:1.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透明度;2.加强投资者知识教育,降低非理性交易行为;3.加强小盘股的监管力度;4.加强对股票账户实际掌控人的监管;5.发挥交易所的作用,建立基于高频交易数据的预警机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