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史基础之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楚辞·九歌》
【答案】《楚辞·九歌》是《楚辞》中的代表作之一。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国殇》一篇,是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的将士; 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代为抒写他人或神的感情,风格大都凄清幽渺,细腻动人。从现存的《九歌》来看,它的民间文化色彩十分浓郁,而屈原的个人身世、思想痕迹倒并不重,可以说《九歌》主要是南方巫祭文化的产物。
2. 饮冰室诗话
【答案】《饮冰室诗话》是近代诗话著作,梁启超著。戊戌政变后梁启超逃亡日本,《饮冰室诗话》即连载于他创办的《新从民报》,后编订成书。《饮冰室诗话》论诗,首重“新意境”。著者从改良主义立场出发,非常厌恶“中国结习,薄今爱古”,“最倾倒”黄遵宪“意境无一袭前贤”,热烈赞扬他“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并在书中采摘黄遵宪许多名篇名句。《饮冰室诗话》既总结了“诗界革命”,又进一步推动了“诗界革命”,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3. 都城赋
【答案】都城赋,是以都市为描写对象的赋。又称为都邑赋,或都市赋。它最早产生于汉代,首创者是班固。两千年间,这类赋从来未问断过。清康熙年间陈元龙等人所编辑的《历代赋汇》,收“都邑赋”百有余篇尚不包括清朝在内。在这些都城赋中,有七篇最是广为人知,又颇受好评,如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左思的《三都赋》。
4. 新乐府
【答案】新乐府是指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因其用新题写时事,不依谱,不入乐,体制上与古乐府不同,故称。新乐府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以及杜甫以乐府写时事,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创作方法,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为务,不少作品堪称优秀,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然而因其“系于意不系于文”,有时不免径质直切,影响了情韵之美的实现。
5. 《左传》
【答案】《左传》是一部成书于战国初期的编年体史书。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
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本书全面记载了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活动,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本书的作者直书无隐,褒贬分明。本书因其记事记言,追载附载、夹叙夹议而体例完备。与《公羊传》《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6.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答案】“用传奇而以志怪”是鲁迅对《聊斋志异》艺术特色的评价。蒲松龄吸收了唐传奇的优点,借用传奇的笔法和技巧,重视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故事情节曲折有致,描绘更加生动细腻,尤其是在人神鬼狐的形象上,他们多具人情,偶尔又表现出非人的特点,虚幻情节和现实情节融为一体,使他们的形象千姿百态,个性突出。《聊斋志异》不仅标志了我国传统志怪小说及传奇问的中兴,而且代表了文言小说的高峰。
7. 花间词
【答案】花间词是花间词派词人创作的一种早期的词,因《花间集》而得名。《花间集》是最早的一部词选集,由五代时后蜀赵崇柞所编集,其中包括自晚唐温庭箱等十八人的作品五百首,共十卷。花间词的核心内容不脱冶游宴乐、男女私情,多用华丽的字面和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花间词的词风香软,落笔多在闺房,以堆砌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妇女的服饰体态,开历代词作之先河。温庭筠和韦庄是花间词的代表词人。花间词对宋词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8. 《己亥杂诗》
【答案】《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龚自珍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往返京杭的途中,共写了315首七绝,总题《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己亥杂诗》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
二、简答题
9. 李白绝句的艺术风貌。
【答案】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是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他作品的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其绝句的艺术风貌主要表现为:
(1)强烈的主观色彩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上李邕》:“大鹏一口同风起,转摇直上九万里。”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2)强烈的感情色彩,喷发式的抒情方式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让人直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如《鸣皋歌送岑征君》抒写对于政治黑暗、是非颠倒的愤慨,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完全是李白式的。
(3)想象变幻莫测,发想无端
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如《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 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徜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4)意象壮美却又不失清新明丽
李自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这与其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自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似乎尤为倾心,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如《渡荆门送别》意象便极为阔大壮观。但是,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那些由清溪、明月、白鹭、竹色、白露等明净景物构成的清丽意象,极大地丰富了李白诗歌的艺术蕴含。
(5)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清新明快,明丽爽朗是李白诗歌词语的基本色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李白诗里,用得最多的色彩字是白,其次是金、青、黄、绿、紫等,他天性开朗,喜欢明丽的色调,不喜欢灰暗色,他那些脱日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10.简述杜甫诗歌的特点
【答案】杜甫被誉为“诗圣”,其诗歌取得了令后人难以企及的巨大成就,是一位既集前人大成,又开后人无数法门的诗人。其诗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对现实生活高度的艺术概括
①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通过客观的描写,把复杂的社会现象集中在一两句诗里,从而揭示它的本质。比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把尖锐的阶级矛盾集中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十个字里,使人触目惊心。
②通过人物的对话,对某些事件作概括的介绍。比如《兵车行》这首诗是通过一个行人的话广泛地介绍了兵役的繁重、战争的艰苦,以及人民反对开边的情绪。《石壕吏》是通过老枢的一番话,介绍了这一个家庭的遭遇,同时也概括了千万个家庭。杜诗的现实主义特点在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的事件,加以高度的概括描写,通过这样的描写,去揭不现实生活的本质。
(2)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
艺术境界是雄浑壮阔的,但是表现手法却是细致入微的。杜甫的诗歌境界是雄浑壮阔的。这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