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文学鉴赏之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己亥杂诗》

【答案】《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龚自珍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往返京杭的途中,共写了315首七绝,总题《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己亥杂诗》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

2. 初唐四杰

【答案】初唐四杰是中国唐代初期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文学家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他们官小而财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提倡刚健骨气。《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杜甫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小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之诗句。四人的诗文虽未尽脱齐梁绮丽余风,但题材较广,风格也较清峻:其骈文亦与时有别,呈灵活飞动之态,对唐代文风转变起了一定的作用。

3. 文以载道

【答案】文以载道是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关于文道关系的主张,是中国古代对文学本质的一种重要论述。它由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的“文以明道”发展,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文学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私工具,这一文学观念偏于文学的教化目的。

4. 新体诗

【答案】新体诗是古体诗到近体诗的过渡形态,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又称“永明体”,其代表诗人是谢眺。永明体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进步,为当时的诗坛注入了新的气息,树立了新的美学风范; 他们所积累的丰富的艺术经验,也为后来律诗的成熟及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其过分追求形式的华美,再加上声病得限制,产生了“文贵形似”和“文多拘忌,伤真美”的弊端。

5.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答案】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四位诗人的合称,又称南宋四大家。当时杨、陆的声名尤著。尤袤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 杨、范虽比不上陆游,但各有特色。杨万里一反江西诗派的生硬槎桠,创立了活泼自然的诚斋体。杨万里、陆游流传下来的作品,数量

之多实在惊人。中兴四大诗人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杨万里有《诚斋集》,范成大有《范石湖集》,陆游有《陆放翁集》传世。

6. 《三戒》

【答案】《三戒》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写的‘组寓言,包括《临江之靡》、《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散文。这组寓言是作者贬滴永州时所写。题名“三戒”,可能是取《论语》“君子有三戒”之意。作者借糜、驴、鼠三种动物的可悲结局,对社会上那些倚仗人势、色厉内茬、擅威作福的人进行辛辣的讽刺,在当时很有现实的针对性和普遍意义。

7. 气盛言宜

【答案】气盛言宜是韩愈提出的创作主张。韩愈特别重视作家精神力量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强调作家的道德行为和文艺修养。在《答李翊书》中提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气盛言宜”,是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境界高,则在发言、著述时,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均能得宜。韩愈的“气盛言宜”即是一种精神气质、又是一种人格境界,与孟子的“浩然之气”含义接近。气盛言宜的思想对古文运动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8. 性灵说

【答案】性灵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关于诗歌创作与评论的主张,以清代袁枚倡导为首。袁枚主张尊重人的本性,符合人的自然本性就是“真”,“真”是可以不符合正统道德,它是最高的价值标准。要求诗歌表现真性情,诗歌在艺术上要变,要有创造性; 在审美上主张风趣。他的性灵说继承了公安派的性灵说又加以发展,具有反传统,反理学的进步意义。但袁枚的诗学理论深度不够,革新也不多。

二、简答题

9. 请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论述《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答案】《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

(1)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

以婴宁为例,她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笑,人到哪里,笑声就跟到哪里,甚至十在王生面前亦“笑不可竭”。本以为她天真活泼,为人憨纯,却又在她对西邻人家儿子的墙角恶作剧中露出她机警调皮的一面。不止如此,婴宁还重情重义。老妈妈对她的养育之恩,婴宁一直心存感激,在老妈妈死后,她抚摸尸体哭之悲恸,恳求夫君帮她将老妈妈的尸体与其夫秦氏合葬。而每年的寒食节,夫妻二人必到墓地拜祭清扫,从不缺漏。同时,婴宁亦不贪财,这从她以金钗易花便可得知。小小一个女子,在她身上竟可折射出如此之丰富的性格特点,由此观之,蒲松龄在《聊斋》中所塑

造的人物形象真可谓精妙。

(2)故事情节倏忽变化、离奇曲折

《聊斋志异》虽基本上是传记体,但并不是平铺直叙地讲述人物的经历,而是注意故事构造的曲折有味,以紧紧吸引读者。如《红玉》中冯翁发现红玉与其子相如的夜夜往来,将红下叱之为“女子不守闺戒,既自站,而又以站人! 倘事一发,当不仅贻寒舍羞! ”受到如此不堪的斥责,原以为红玉会生气愤怒,要冯生对她负责。谁知她不仅不作丝毫纠缠,还主动提供给冯生娶吴村卫氏女的四十两聘金,决绝别去。冯生在红玉的帮助下,娶得美娇娘并得到一子。以为故事至此便告圆满,谁知又生曲折。因冯妻貌美,邑绅宋氏便想豪夺,冯生不从,便受宋氏御史一家及县令陷害,妻子父亲相继死去,儿子亦不知去向。当我们都为冯生的境遇捏一把汗,不禁感到同情时,红玉竟带着冯生的孩子出现了! 她勤勤恳恳为冯生重振家业,让冯生能专心念书高中举人; 她的努力也使得冯家肥沃田地一片接一片一,大屋一所接一所,从此生活富足。此外,还因为聊斋故事有大量的花妖狐魅参与到现实生活中来,他们都神通广人,来去鹃突,也就进一步促成了故事情节的倏忽变化、离奇曲折。

(3)语言简洁又清新,具有很高的语言造诣

作者对诸子百家、《左传》、《史记》以及唐宋古文兼采并蓄,又大胆吸收和提炼当代口语方言,词汇丰富,句法多变。以《叶生》举例,文中多次出现借喻与引用。“受灯火”、“茧丝蝇迹”为借喻,“黄钟长弃”、“非战之罪”、“同心二句”、“千里二句”等等都为典故的引用。但是,在蒲松龄展现他的语言造诣的同时又有弊端,大量的用典比喻使得文章某些地方显得艰涩难懂。

(4)借由故事抒发情怀,寄托忧愤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还在于描写技术,场面如龙窝君检阅各部歌舞(((晚霞》),景物如土子服访寻南山(《婴宁》)等等,无不佳妙。它的艺术成就更在于蒲松龄写聊斋井不仅仅为了娱乐众人,他要借由故事抒发情怀,寄托忧愤。如讽刺人性的《劳山道十》,告诫世人要认清事物本质的《画皮》,指责官场的《罗刹海市》,慨叹自己功名不立的《连城》,以及写冤案的《胭脂》等作品,都是蒲松龄意味深长的告诫。

10.庄子散文风格特点。

【答案】庄子散文风格特点主要表现为:

(1)以寓言为思想,寓哲理于形象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许多篇目都是以寓言为文章的主干,大量运用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笔墨,用大量寓言、重言铺张渲染,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的内容,并非作品的主旨,而“至人无己,圣人无功,神人无名”这个题句,却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庄子》的说理不以逻辑推理为主,而是表现出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 在论辩过程中,往往又表现出作者精辟的思辨能力。《庄子》的论辩,与其说读者是被其逻辑推理所征服,不如说是被奇诡的艺术境界、充沛的情感所感染。如《逍遥游》末,庄子在寓言中再套寓言,以“不龟手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