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国际金融新编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某公司去年的每股收益是0.2元,分红率是60%,新股票项目的期货回报率是20%,公司股
票的beta 是1.2。无风险利率是6%, 市场组合的回报是11%。该公司股票的期望回报率是( )。
A.10%
B.11%
C.12%
D.13%
E.14%
【答案】C
【解析】根据CAPll 模型,股票的期望收益率为:
2. 认为汇率要受两国货币量制约,从而把汇率与货币政策联系起来的学说是( )。
A. 购买力平价说
B. 金融资产说
C. 货币分析说
D. 国际借贷说
【答案】C
【解析】货币分析说是以购买力平价理论为基础以发展的。按照货币数量论的剑桥方程式,两国货币供给量可分别表示为:
本国货币供给量:M=kPY
某外国货币供给量:
k 和 分别为本国和某外国货币供应量。按购P 和分别为本国与某外国的物价水平;Y 和分别为本国和某外国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式中,分别为本国和某外国货币供应量的系数;M 和
买平方公式,可得:
货币分析说认为汇率要受两国货币供给量的制约,从而把汇率与货币政策联系起来。
3. 下列哪个不是CAPM 的假设?( )
A. 投资者风险厌恶,且其投资行为是使其终期财富的期望效用最大
B. 投资者是价格承受者,即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不会影响市场上资产的价格运动
C. 资产收益率满足多因子模型
D. 资本市场上存在无风险资产,且投资者可以无风险利率无限借贷
第 2 页,共 48 页
【答案】C
【解析】套利定价理论(APT )假设资产收益率满足多因子模型„套利定价模型的优点之一是它能够处理多个因素,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就忽略了这一点。根据套利定价的多因素模型,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式中,
代表关于第一个因素的贝塔系数, 代表关于第二个因素的贝塔系数,依此类推。
二、简答题
4. 请指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和购买力平价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案】(1)两者之间的联系
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是以购买力平价成立为条件的。其基本思路是找到本国和外国货币市场平衡的条件,并利用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公式,将汇率水平表示成为两国货币供给、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的函数。
推导过程主要如下:
①本国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②外国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在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中,本国与外国之间的实际国民收入水平、利率水平以及货币供给水平通过影响各自的物价水平,决定了两国各自货币市场的平衡。而两国之间的联系则是绝对购买力平价,因此,购买力平价是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推导的重要步骤和前提。
(2)两者之间的区别
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的内容比购买力平价更为复杂和丰富。
①购买力平价是基于商品市场均衡所提出的理论,而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则还引入了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均衡,具备了一般均衡分析的特征;
②购买力平价理论只描述了两国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却没有进一步讨论决定物价水平的是
哪些因素,而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所使用的货币供给、国民收入、利率等变量则更具有可操作性;
③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进一步假设了非套补的利率平价成立,从而成功地将预期因素引入了汇率水平的决定中。
5. 简述国际货币制度。
【答案】国际货币制度亦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 一套安排和惯例。国际货币制度通常是由参与的各国政府磋商而定,一旦商定,各参与国应自觉遵守。国际货币 制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即使用何种货币作为国际间的支付货币;哪些资产可用 作国际间清算,并被国际间普遍接受的国际储备
第 3 页,共 48 页 ③绝对购买力平价决定了汇率与国内外价格水平的关系:④将汇率水平表示成为两国货币供给、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的函数:
资产;一国政府应持有何种国际储备资产用以维持和调节国际收 支的需要。②汇率制度的安排,即采用何种汇率制度,是固定汇率制还是浮动汇率制,是否确定汇率波动的目标 区,哪些货币为自由兑换货币。③目标收支的调节方式,即出现国际收支不平衡,各国政府应采取什么方法进行 弥补,各国之间的政策措施如何协调。理想的国际货币制度应该能够保证国际货币秩序的稳定,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能力,保持国际储备资产的信心,保证国际收支的失衡能够得到有效而稳定的调节。迄今为止,为促进国际 贸易和国际经济活动的发展,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
①国际金本位制。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出现在19世纪下半叶,是一个松散无组织的体系, 是由于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单一金铸币本位制而自动形成的。其主要特征是:黄金充当国际货币,是国 际货币制度的基础,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输入。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 例决定,汇率的波动自动维持在由铸币平价和黄金运输费用所决定的黄金输送点以内,因此,国际金本位制是严 格的固定汇率制度。国际金本位制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
国际金本位制所带来的稳定的价格水平和汇率水平,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和贸易发展,但其本 身也有许多缺陷:世界黄金产量有限,满足不了经济增长和维持稳定汇率的需求,制约经济发展;国际金本位制 下的“价格一一铸币流动机制”能恢复国际收支平衡,却不利于国内经济的稳定,相应的,各国政府经常设法抵 消黄金流通对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又使国际金本位制的自动调节机制难以实现;国际金本位时期,黄金价格 随世界黄金产量和供求的波动而变化,造成商品价格也不是长期稳定的。在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1931 年的国际资本流动冲击引起的金融危机中国际金本位制彻底崩溃。
②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市召开国际金融会议,确立新的国际 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它实行“双挂钩制”以及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货币合作 的产物,它消除了战前各个货币集团互相对立,进行外汇倾销,货币战、汇率战的局面,稳定了战后国际金融混 乱的动荡局势,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
,可调整汇率制难以按照实际然而也存在一些缺陷:清偿力和信心之间的矛盾即“特里芬 难题”
情况经常调整;各国为了维持对外收支平衡和稳定汇率,也不能不丧失国内 经济目标。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过程,就是美元危机不断爆发—拯救—再爆发直至崩溃的过程。1973年,美元 对黄金再度贬值,各国先后放弃与美元的汇价,实行浮动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
③牙买加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金融形势更加动荡不安,国际间为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进行了长期的讨论和协商。1976年IMF “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
,形成了国 际货币关系的新格局。牙买加协议后的国际货币制度是以美元为达成“牙买加协议”
中心的多元化国际储备的浮动汇率体系,它对维 持国际经济运转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总之,这一货币制度最大的优点就是它有较强的适应性, 但这种适应性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其最大的缺陷,即不稳定性。
第 4 页,共 4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