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21行政管理学(含行政法学)之行政管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概念题

1. 职权立法

【答案】职权立法指政府行政机关根据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职权所进行的立法。这种职权立法是国家宪法、法律的具体化,它本身不能创设实体上的权利与义务。重大的程序,包括行政程序和行政诉讼程序民都必须由法律规定,政府行政机关只能根据法律所创设的程序规范作出补充性和具体化规定。因此,政府职权立法要根据宪法和法律而规定。是一种执行性的立法活动。如对行政处罚,法律可赋予行政机关以行政处罚权,并对人身和重大财产权方面的处罚的种类、应用、幅度,以及执行机关和主要程序作出规定; 当政府依职权立法所指定的行政规范不能为自己创设这种权利,也不能做出对人身的处罚或财产的重大处罚,而只能是在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具体规定行政处罚的细节和程序,即把法律对行政处罚的规定加以具体化。同时,这种职权立法,必须以政府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为限,不能超越。

2. 概念数据库

【答案】概念数据库是最终用户对数据存储的看法,反映用户综合性信息需求。概念数据库一般用数据库名称及其内容(简单数据或复合数据)的列表来表达。

3. 信息资源

【答案】信息资源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信息资源仅指信息内容,是限于信息本身的文献资源或数据资源,或各种媒体和形式的信息集合,包括文字、声像、印刷品、图形、图像、电子信息等。信息资源狭义的理解,突出了信息本身这一信息资源的核心和实质。广义信息资源以信息本身为核心,包括与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资金和信息资源管理体制等各要素的总称。广义信息资源概念把信息活动各要素都纳入信息资源的范畴,这更有利于全面、系统地管理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狭义与广义信息资源概念的关键区别在是否将与信息有关的设备、技术、人员和管理体制也纳入信息资源的范畴。信息内容、信息内容的表达和组织方式、及其表达所依附的载体以及信息资源管理体制,是信息资源的构成要素。

4. 威尔逊

【答案】威尔逊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公共行政学的创始人,曾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和校长,后任美国新泽西州州长和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他在1887年发表的《行政学之研究》一文被认为是行政学发端的标志,威尔逊的主要贡献是:

(1)强调了公共行政活动及其研究在所有国家现象中的特殊意义。威尔逊认为传统的论证主

要集中在政治过程方面,而对如何实施法律则注意不够,应当把研究的重点放到行动的政府方面,即放到政府的行政管理方面。威尔逊还认为,为了效率可以适当牺牲民主,为此,应当建立一门新的学科一一行政学,使民主宪政制度臻于完盖

(2)提出了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认为国家的权力主要是掌握在决定政治的议会和执行政治的行政部门手中。这就从结构上否认了三权分立的学说,提出政治和行政的两分法。

尽管威尔逊的理论并未涉及行政学的基本框架,也并未规定其基本范畴,但他拟定了行政学的内涵,奠定了行政学的基础,因此被认为是行政学的创始人。

5. 行政信息微观管理职能

【答案】行政信息微观管理职能主要指各政府部门内管理机构对本部门行政信息实施具体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的职能。其主要职能是在行政信息宏观管理的指导下,根据本部门行政信息利用需求,合理开发信息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对行政信息的采集、组织、检索、开发、传播和服务等,实现行政信息的有效利用。

6. 办公自动化

【答案】办公自动化是指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科学和行为科学等先进科学技术,不断使人们的部分办公业务借助于各种办公设备,并由这些办公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目标的人机信息系统。其构成包括:①事务性OA 系统; ②信息管理型OA 系统; ③决策支持型OA 系统。具有文字文件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声音处理、信息查询、网络通信、决策支持和行政管理等功能。

7. 行政监督

【答案】行政监督是指各类监督主体依法对政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权力是否合法、合理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活动。其具体内涵为:①监督对象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和行政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②监督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国家特设的行政机关、政党、社团组织和人民群众等。③监督性质是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一种法制监督。④监督的目的在于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合理行政,改善和强化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推进廉政建设。

8. “突变式”改革、“渐进式”改革

【答案】突变式,,改革指在较短期内,对行政体制进行大幅度调整和变革,能迅速改革、改变旧体制,但阻力和风险较大。“渐进式”改革则指用较长时间对行政体制各方面进行逐步阶段性的调整和变革,较为稳妥,进程相对缓慢。

二、简答题

9. 简述拓宽社会沟通渠道作用和措施?

【答案】社会开放度越高,公众对政治生活的参与性越强; 政府机构与公众的双向沟通就越重

要。现在高度开放的社会环境下,政府需要拓展社会沟通渠道:

(1)拓宽社会沟通渠道必要性

开拓公众参与性强的社会沟通渠道,让公众意见能有比较充分的机会和有效的方式公开表达,具有以下作用:

①能使政府及时、广泛了解不同意见,为制定政府政策提供依据;

②能够使各种潜在社会摩擦与冲突能量在“微调”的状态中得到释放和缓解,避免长期压仰或积聚而引起爆发式冲突和震荡;

③有利于形成既生动活泼,又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与社会秩序。

(2)拓宽社会沟通渠道的措施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广泛的民主,应发展一系列公众议政参政的社会渠道。具体有:

①社会协商对话

围绕社会公众关心的重大问题,由政府有关负责人,与有关公众群体或团体进行平等的、直接的、公开的对话,面对面地听取公众意见,回答公众问题。

社会主义的社会协商对话,除发挥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各群体团体(工会、妇联、青年团等)等传统的协商对话渠道作用外,还要拓宽其他社会沟通渠道。可以适当开展形式更为自由的公众咨询对话活动,吸引更多公众以主人翁的精神参政议政。

社会协商对话应制度化,形成公开、稳定的社会沟通渠道,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②公众议政活动

除面对面的对话渠道外,现代大众传播媒体为社会沟通提供有更为广泛的参与性的方式。应围绕政府官员“头痛”、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运用大众传播媒体,动员公众献计献策,集思广益,这也是政府公关的形式。

③公众投票公决

投票是公众表达个人意见的民主方式,这种方式的参与代价最低(选民所花的时一间、精力少),因此参与面最广。投票不仅用于选举代表,也可用于表决重大政治问题。某些重大问题交由全体公民投票公决,亦是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

10.简述政府形象管理的具体步骤。

【答案】政府形象管理,是指政府为塑造和维护政府形象而采取的决策、组织、理是系统完整的过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形象调查

①形象调查的目的。形象调查是实施政府形象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该阶段,指挥和协调的行为。政府形象管调查人员运用科学的方法了解并分析社会公众对政府组织、人员及政策所持的态度和评价; 核实与掌握社会公众对政府已有观念和判断。为政府组织收集各种体现社会各集团利益、各阶层基本态度的信息,明确政府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状态,为政府实施有效的形象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