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语文教育的生命化意识

关键词:生命化 存真向善 追求优雅

  摘要


语文教育既要注重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自我生命的驱动下能言语,会阅读,可写作, 使学生的生命始终处于人文关照之下,真实、自由、个性地做人,做真实、自由、个性之人。又要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有个性的发展,关注学生丰富多彩的特性,长善救失,提升其生命的内在向度,为其终身发展提供支撑,开拓空间。
生命化的教育内涵首先是:存真向善。它关注所有人,以成全所有生命的价值为导向,执守教育的真善美的崇高理想,使教育沐浴于人性的光辉之中。生命化教育的内涵还包括一个重要指征:追求优雅。它追求各种需要得到充分和协调满足的同时更追求高层次需要满足,在追求各种才能的自由和尽情发挥的同时更追求高层次才能发挥,使人从冰冷的利己主义世界走进温情的德性主义世界中来,使人间充满友爱和真情,使世界更美好、人类更幸福,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使地球成为适合人类幸福生活的家园,使社会真正成为自由、平等、公正、幸福、开放、多元、有序、人道的社会,成为真正个体自主而又整体和谐的社会,提升生命高度、导引生命向度的有效方式。
生命化教育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存真向善,将人提高到“人”的高度,最终把人“还原”为“人”,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在真善的基础上,生命化教育还致力于“內化人生观”与“尊重多元智能”,追求优雅,使生命智慧与人生实践日臻完美的结合,使生命与生命相互碰撞,相互吸引,和谐共处,绽放优雅的生命之花。
语文教育的生命化意识着力于培养人对语言的敏感,对言语的讲究,培养人对阅读的渴求、依恋、敬畏,使人有文学情怀,有文化底蕴,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这就是语文教育生命化意识的内涵。它可以有这样三个层面:第一,语文要关注生长着的言语,这是生命真善的动态外显。言语使生命具有了动态,言语表达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智力技能,而且被心理学家列为创造能力之一,它是从事富有创造性的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等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言语背后其实是做人的问题,是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是要使人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言语自觉的背后是人的自觉,人的反省,人的精神世界的开放与解放。语文教育生命化意识注重存真向善,就是呼唤真实、自由、个性地言语,就是在现实语言环境中维护言语的多样性、开放性,努力为学生言语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还要培养学生有足够的宽容精神。第二,语文要倡导原生态的阅读,这是生命优雅的重要滋养。生命是一种状态,学习是另一种生命,阅读是生命的一种形式。语文教育生命化强调阅读要呈现整体化、原生态,要教会学生确定长效的阅读目的,并据此捕捉文本潜在的意义,延展阅读的宽广度。语文教育生命化还强调阅读要开启心智,润泽生命,延展生命,使生命立体化。此外,它还强调阅读的终身化、高标尺。人的生命总是因阅读而日臻优雅。生命化教育要着意于阅读习惯的养成,使阅读成为一种品位生活的方式。第三,语文要积淀多元性文化,这是生命品位的有力提升。教育是水,文化是乳。语文教育在文化的传递中有着突出的作用,它呼唤思想的参与,着意每一个学生文化思想的激活,使生命获得某种内外的和谐,并期待呵护多样的思维方式,使学生的生命在语文的广阔空间获得文化的必要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