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13管理学基础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企业文化
【答案】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包括:
①组织精神;
②组织价值观;
③组织形象。
企业文化的特征主要有:
①成员的一致性;
②团体的重要性;
③对人的关注;
④单位的一体化;
⑤控制;
⑥风险承受度;
⑦报酬标准;
⑧冲突的宽容度;
⑨手段一结果倾向性;
⑩系统的开放性。
2. 领导者
【答案】领导者是指担负领导职责,负责实施领导过程的主管人员,他们担负着管理者和领导者双重角色。现代领导者在组织中担负起引导和服务两个方面的职责:①引导职责是指领导者有责任指导各项活动的开展和协调; ②服务职责是指领导者有责任为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条件和帮助。可见,引导职责和服务职责是相辅相成的,并且,服务职责发挥得越好,引导职责就越能有效地实现。对于作为组织主管人员的领导者来说,权力和权威是实施领导的有效工具,领导者需要用自己所拥有的权力和权威进行控制和指挥,发挥其在组织中的影响力。
3. 组织精神
【答案】组织精神是指组织经过共同奋斗和长期培养所逐步形成的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共同心理趋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组织精神是现代意识与组织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往往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通常以)一歌、)一训、j 一规、)一徽等形式表现出来,是组织
经营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发展规划的综合体现,是构成组织文化的基石。
组织精神是指导组织运作的哲学思想和主导意识,通过领导者的引导、宣传、教育、示范以及员工的积极参与配合,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它反映了一个组织的基本素养和精神风貌,是凝聚组织成员的精神动力。
4. 管理技能
【答案】管理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管理任务的能力。它分为三类: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①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例如:财务管理人员的会毛! 一核算技能、市场营销人员的产品营销技能、技术人员的技术开发技能等。②人际技能是指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即理解、激励他人,与他人进行沟通的能力。例如:管理者得与上下左右及组织外部的有关方面产生交往,建立一种复杂的协调关系。③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洞察组织与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关系,引导组织发展方向的能力。例如:管理者对组织战略性问题的分析、判断和决策等。
5. 管理创新
【答案】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组织日标和责任的全过程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一面的细节管理。这一概念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管理创新内容:①提出一种新发展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 ②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 ③提出1种新的管理方法:④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⑤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
6. 管理幅度
【答案】管理幅度又称管理跨度,是指一名管理人员能够有效管理的下属的人数。确定管理幅度最有效的方法是随机制宜,即依据所处的条件而定。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主要有:①管理者和下属人员的技能和能力。下属人员的训练程度越高,经验越丰富; 管理者就可以保持较大的管理幅度; ②所要完成的工作的特性。工作需要员工发挥创新性能力越强,则管理幅度越小; ③任务的相似性。其相似性越高,则管理幅度可加大; ④任务的复杂性。其复杂性越小,则管理幅度越大; ⑤下属工作地点的相近性。工作地点的相近性越大,则管理幅度越大; ⑥使用标准程序的程度。标准化程度越高,则管理幅度越大; ⑦组织管理信息系统的先进程度; ⑧组织文化的凝聚力; ⑨管理者偏好的管理风格等。
二、简答题
7. 分析管理_重性的基本内容。
【答案】(1)管理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一方面,企业管理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表现为管理过程就是对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进行组合、协调和利用的过程; 另一方面,管理是人类的活动,而人类生存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和一定的社会
文化中,必然要受到生产关系的制约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企业管理又具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执行着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的特殊职能。
(2)管理的自然属性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的客观存在。管理之所以具有自然属性,是因为管理过程就是对人、则、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进行组合、协调和利用的过程,其中包含着许多客观的、不因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的不同而变化的规律。管理理论揭示了这些规律,并创造了与这相适应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管理活动只有遵循这些规律,利用这些方法和手段,才能有效,才能保证生产等各种组织活动顺利进行。
管理的自然属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的一般要求; 第二,管理在社会劳动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只有通过管理才能把实现劳动过程所必需的各种要素组合起来,使各种要素发挥各自的作用。这也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没有直接联系的。
(3)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在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管理具有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实现特定生产目的的功能。管理的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紧密相连。
(4)管理二重性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说,管理具有二重性是因为它所管理的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二重性,也就是说生产过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要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就必须执行合理组织生产力和维护生产关系的职能,这两种职能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缺一不可,由此,企业管理就具有了二重性。
(5)管理二重性之间的关系。管理的二重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方面,管理的自然属性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制度、生产关系中; 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不可能脱离管理的自然属性而存在,否则,管理的社会属性就成为没有内容的形式了; 从另一方面来讲,管理的二重性又是互相制约的。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具有一定社会属性的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必然对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产生影响。
8. 请说明学习型企业与传统企业之间的不同之处。
【答案】(l )根据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彼得·圣吉的定义,学习型企业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企业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企业。它要求企业具有发展持续学习和适应变革的能力,是一种能够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创造未来的企业。
而传统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习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具有经济法人资格的一种营利性的经济组织。
(2)学习型企业与传统企业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