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职权(Authority )与授权(Power )
【答案】职权(Authority )指组织设计中赋予某一管理职位的做出决策、发布命令和希望命令得到执行而进行奖惩的权力。通常也被称为制度权或法定权。
授权(Power )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上级将自己的部分职责和相应的权力授予给下级,最后考核其成果,是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手段。至于具体的工作方法、措施、步骤等,上级一般不予干涉,下级有权自行处理。在授权关系中,上级对下级保留有一定的指挥权和监督权,而下级对上级负有报告情况和完成任务的责任。
职权是一种权力,属于静态的名词,而授权更强调一个过程,属于动态的名词。
2. 网络图
【答案】网络图是用箭线和节点将某项工作的流程表示出来的图形。根据绘图表达方法的不同,分为双代号表示法(以箭线表示工作)和单代号表示法(以节点表示工作); 根据表达的逻辑关系和时间参数肯定与否,又可分为肯定型和非肯定型两大类; 根据计划目标的多少,可以分为单目标网络模型和多目标网络模型。其组成元素为箭线、节点和线路。节点和箭线在不同的网络图形中有不同的含义,在单代号网络图中,节点表不工作,箭线表示关系,而在双代号网络图中,箭线表示工作及走向,节点表示工作的开始和结束。线路是指从起点到节点的一条通路,工期最长的一条线路称为关键线路,关键线路上工作的时间必须保证,否则会出现工期的延误。
3. 权变论
【答案】权变论是把环境变化对管理的作用具体化,将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结合起来。该理论认为:环境是影响管理选择的重要因素,有效的领导方式取决于权变因素,即一种具体的领导方式小会到处都适应,在特定的情景下,应采取特定的领导方式。
这种关系可以用下式来表示:E=fCL, F , S 。式中,E 表示领导的有效性; L 表示领导者; F 表示被领导者; S 表示环境; f 表示函数关系。
权变论的三种代表性理论:
(1)费德勒模型。该理论认为,任何形态的领导方式都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领导方式与环境是否适应。
(2)情境领导理论。该理论认为,成功的领导是通过选择恰当的领导方式而实现的,选择的过程根据下属的成熟度水平而定。
(3)领导者参与模型,提出领导者的行为必须加以调整以适应任务的结构。
(4)路径一目标理论。它认为领导者的有效性取决于其激励下属达到组织目标的能力,以及使职工在工作中得到满足的能力。包括指示性、支持性、参与性、以成就为目标四种领导方式。
4.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答案】双因素理论又称“保健一激励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类需要之间彼此是独立的,但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行为。其中,保健因素是指那些造成员工不满的因素,它们的改善能够消除员工的不满,但不能使员工感到满意并激发起员工的积极性。由于它不能起激励作用,只带有预防性,只起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也被称为“维持因素”。激励因素是指与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这是保持职工达到合理满意水平所必需的因素,不具备这些因素,员工则不满意。即那些能带来积极态度、满意和激励作用的因素。
5. 非正式组织
【答案】非正式组织是指存在于正式组织之中,由人们在共同工作中所形成的靠感情和非正式规则联结的群体。非正式组织是伴随着正式组织的运转而形成的。正式组织中的某些小群体成员,由于工作性质相近、社会地位相当、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基本一致,或者在性格、业余爱好及感情相投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被其他成员所共同接受并遵守的行为规则,从而使原来松散、随机形成的群体渐渐成为趋向固定的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的特点:①没有明确的组织目标、组织活动,以感情和融洽为主要标准,有不成文的行为规则; ②带头人无正式权力,是自然领袖,在团体中有一定的影响力:③维系非正式组织的主要是接受与欢迎、孤立与排斥等感情上的因素。
6. 风险型决策
【答案】风险型决策又称随机型决策,在这类决策中,自然状态不止一种,决策者不能知道哪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能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风险型决策所处理的决策问题应该具备的条件有:①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如收益最大,损失较小等; ②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井且最后只选定一个方案; ③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态,或者存在一个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状态变量的概率分布; ④不同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或某一概率分布下的损益值可以预先确定; ⑤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或者某一概率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可以顶先算出或估计出来。风险型决策是以概率或概率密度函数为基础的,因而具有随机性。
二、简答题
7. 业务流程再造的关键阶段有哪些?
【答案】整个业务流程再造实施体系由观念再造、流程再造、组织再造、试点与切换以及实现战略等五个关键阶段组成,其中以流程再造为主导,而每个层次内部又有各自相应的步骤过程,各层次也交织着彼此作用的关联关系。并且流程再造与ERP 实施在实际运行中是交织在一起的。
(1)观念再造
这一层次所要解决的是有关BPR 的观念问题。即要在整个企业内部树立实施BPR 的正确观念,使企业的员工理解BPR 对于企业管理、应用ERP 的重要性。
①组建BPR 小组。由于BPR 要求大幅度地变革基本信念、转变经营机制、重建组织文化、重塑行为方式和重构组织形式,这就需要有很好的领导和组织的保证。所以,在企业内部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ERP 应用中的业务流程再造。
②制订计划和开展必要的培训和宣传。计划内容包括:哪些是重要的环节,如何做好沟通工作,特别是在可能涉及下岗问题的地方。培训和宣传可以帮助企业的员工从客观的和整个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并理解业务流程再造及其对本企业带来的重要意义,以避免山于员工的不理解,造成企业内部的人心恐慌和对BPR 的抵触情绪。
③找出核心流程。通过相应的管理层找出组织的关键的、核心的流程。
④设置合理目标。这是为了给业务流程再造活动设置一个明确的要达到的目标,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常见的目标有:降低成本、缩短时一间、增加产量、提高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等等。 ⑤建立项目实施团队。再造项目所需要的变革规模往往很大,超出现有管理结构的处理能力。因此通常需要一个单独的管理结构,一般来说是三级管理结构:最上层是项目的主持人,主持人应该来自最高管理部门; 第二层是一个指导小组,他们负责监督转变的过程; 第二层任务团队,是实际发生变革的地方。流程分析、流程图绘制、新设计评价以及最后的实施都发生在这一层面卜。根据再造工作的范围,在该层设立相应数目的团队,分别负责指定的任务。
(2)流程再造
流程再造是指对企业的现有流程进行调研分析、诊断、再设计,然后重新构建新的流程的过程。 ①培训团队。团队组建到正常工作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组建阶段; 规范阶段; 动荡阶段和功能发挥阶段。培训中要强调流程观念,并且介绍一些简单的流程图技术。
②找出流程的结果和联系。按流程所服务的任务为结果,重新设计流程的边界。
③分析并量化度量现有流程。团队画出并理解现有流程的流程图,应用定量指标度量这个流程和流程的每个阶段。具体定量指标有:各阶段的工作时间和流程总工作时间; 各阶段的通过时间,各阶段上和各阶段间的通过时间叠加就是流程的总延滞时间; 任务转手次数(物料、文件及电子信息通过流程时经过的不同人手次数); 计算机系统数目(流程中使用的计算机系统数); 各阶段存在问题; 增值评价(各个阶段是否直接贡献于所需结果的成功传送)。
④再造活动效益判断和标杆瞄准最佳实践。一个流程的再造范围可能会很大,所涉及的再造活动可能很多,按再造活动对组织总体效益的改进效果,按ABC :方法排列出再造活动的优先次序。标杆瞄准最佳实践是一种打破范式、推进不同的做事方式的有用方法,其实质是创造性和创新性。 ⑤业务流程的再设计。针对前面分析诊断的结果,重新设计现有流程,使其趋于合理化。流程再设计可以表现为:经多道工序合并,归于一人完成; 将完成多道工序的人员组合成小组或团队共同工作; 将串行式流程改为同步工程等。
⑥新设计的业务流程的审评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