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703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之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二战后,意大利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案】_战后,意大利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独家垄断时期(1946年至1975年)
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成立于1946年,当时由政府直接控制。它所属的3个全国性的电台广播网于1950年开始播出。正式的电视广播始于1954年,当时电视信号覆盖的面积为全国领土的36%a。正式的彩色电视广播始于1975年。
1975年,意大利议会通过了一项重要法令一一《关于广播和电视播出的新规定》。该法令规定,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政治上独立,报道要客观; 公司下属电视台实行自治,节目计划受议会监督。针对日益强烈的要求开办商业性电视台的呼声,新规定重申了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独享的全国广播的权利,同时要求该公司进行必要的改革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尽管这一时期先后出现了上百家地区性私营广播电台,70年代初期,个别城市还出现了地区性私营电视台,但直到70年代中期,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的垄断地位都是无可置疑的。
(2)商业广播迅速发展时期(1976年至1990年)
这一时期被称为意大利广播电视史上的“混乱时期”。1975年通过的《新规定》,意在巩固广播电视公司在广播电视业的垄断地位,结果却适得其反。一部分私营企业主坚决反对广播电视业的国家垄断,强烈要求获得从事广播电视业的合法权利。在他们的不断申诉下,宪法法院允许私人在不危及国家垄断的前提下从事地区性的广播电视业务。由此,地方性的私营广播电视台便纷纷建立。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开办了意大利电视公司电视三台,主要播出服务性节目。然而,与商业电视强劲的发展势头相比,公共电视网的反击显得微不足道。1982年,贝卢斯科尼手下的菲宁维斯特公司已拥有3家全国性的商业电视网,与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旗鼓相当。(3)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和菲宁维斯特公司平分天下时期(1990年至90年代末期)
鉴于商业性电视网不断扩张,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与商业电视台纷争不断。这一所谓的“电波纠纷”持续了十多年,直到1990年223号法令的通过,打破了公共电视网垄断的单一体制,预示着商业电视网与公共电视网相互竞争的新时代的到来。但是,说到底,这种竞争不过是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和菲宁维斯特公司两家之间的竞争,因为它们各辖三家全国性的电视网,占据了意大利国内广播电视市场的90%。而其他小型的广播电视台是无法与它们匹敌的。
2. 简述俄罗斯19世纪进步报刊的发展状况。[华中师大2010年研]
【答案】19世纪中叶之前,俄国的报刊发展极为缓慢,除了尚不完善的官报系统外,面向社
会的只有为数很少的几家官方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报刊。俄国有文化的人极少,读者只限于官员的圈子和文化人集中的大学,因而形成俄国早期大学办报刊的传统。
(1)1756年,莫斯科大学模仿《新闻报》创办了《莫斯科新闻》。这是一家小型报纸,1859年成为日报。该报受沙皇政府的控制相对间接些,传播了一些科学知识和新思想; 由于不同主编的倾向影响,在不同时期或有民主自由的倾向或有反动的黑帮派倾向。
(2)1825年,俄国出现向西方学习、主张改革的青年贵族自由派“十二月党人”,他们出版了俄国最早的一批反对派政治刊物,其代表是雷列耶夫主编的《北极星》。
(3)鉴于严酷的书报检查制度,俄国的反对派的报刊,或者只能秘密出版,或者不得不以谈论文学、哲学、科学等的形式出现。用《伊索寓言》的方式说话,这是俄国沙皇时期新闻传播的特点之一。例如19世纪上半叶创刊的两份著名政治文学杂志《祖国纪事》(1820年)和《同时代人》(1836年),便是典型的这类刊物。
(4)迫于内外形势的压力,1858-1861年俄国开始了自上而下的解放农奴运动。这种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使得当局多少放宽了对言论的控制程度。沙皇于1858年放宽了报刊不得讨论政治的限制,1865年4月颁布较为宽松的出版法。俄国的民营报刊借着这种相对宽松的政治氛围,得以纷纷出版。较著名的报纸如《俄罗斯新闻》、《祖国之子报》、《呼声报》、《新时报》; 较著名的杂志如《俄国言论》等。
(5)19世纪60年代,俄国出现大众化报纸。1860年,原来的反动文学日报《北方蜜蜂》主编易人,把报纸转变为大众报纸。有的新闻史著作把该报视为“俄国第一家黄色报纸”,发行量当时居俄国首位。1864年,俄国开始出现开本小型化的大众报纸,一般名称为“XX 小报”。1866年,俄国第一家晚报《晚报》在彼得堡出版。
(6)大约19世纪60年代,流亡国外的俄国民主主义者亚·伊·赫尔岑和奥格辽夫在英国和瑞士出版《钟声》杂志,秘密运到国内,发行面很广,连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也是该刊的读者。该刊抨击专制制度,开展对农奴制的讨论。
3. 原联邦德国“三大报”是指什么? 分别进行简要介绍。
【答案】《世界报》与《法兰克福汇报》、《南德意志报》一起,并称原联邦德国“三大报”。
(1)《世界报》
《世界报》1946年6月由英军占领当局在汉堡创办,1976年迁至波恩继续出版。1952年招标出售,施普林格买下75%的股权。90年代初发行量为二十多万份。读者多为国家机关和经济界的上层人士。
《世界报》平日20版左右,分四个部分:重要新闻和评论、综合新闻、文体新闻和特稿,此外还有一系列专版,广告约占一半篇幅。该报信息广泛,文字精炼,版面活泼。它拥有较大范围的记者网,其首都新闻的报道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对国际新闻也相当重视。该报对记者、编辑的挑选较严。它要求他们具有大学毕业资格外,还要求有专业知识。
(2)《法兰克福汇报》
《法兰克福汇报》1949年11月1日创办于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市。该报重视经济新闻和国际新闻,读者对象主要是政府部门和企业界上层人士以及独立职业者。90年代初发行近40万份。该报是一家超区域性日报,在世界上有一定声望,我国报刊常译载它的文章。它也注意反映中国情况。该报平日出24至30版,内容分政治、经济、文艺三大部分,此外每天分别有科技、书籍、旅游等专版。
该报最大的优势,是拥有一个遍布世界的记者网,这使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小依赖通讯社而发布来自世界各地的消息,并使它在经济报道方面独领风骚。该报每日还出版一张供订阅的附加版“经济一瞥”。
(3)《南德意志报》
《南德意志报》1945年10月创办于慕尼黑。初为周二刊,1949年改为日报。该报创办时持社会民主党执照,以后变为私人报纸,但仍倾向于社会民主党。读者对象主要是自由派知识分子,90年代初发行四十多万份。
该报篇幅比较大,平日40至50版,周末史多。平日版分三部分,政治新闻与评论、地区新闻和文艺影剧消息、经济新闻。此外还有一些定期和不定期的副刊和专页。
该报新闻版的特点是报道面广,而它对所在的巴伐利亚州的报道同样内容广泛。许多人对该报新闻文体的特色(其头版有杂文栏“曝光台”)以及它对所有危害社会的现象予以抨击的做法颇为赞赏。
4. 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主要报刊的状况。
【答案】新加坡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报刊可以从华文报和英文马来文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Cl )华文报集团所属的主要报纸有:
①《联合早报》CLianheZaobao )o1983年3月出版,每天出对开60多页,使用简体字,横排版式。特点是:一方面提供全面的综合新闻,另一方面加强本地社区、华人社会以及中国大陆和港台的报道。对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报道,客观温和; 重视言论和副刊。为拓宽稿源,该报同境外新闻机构,特别是大陆、港、台、马来西亚等地的新闻机构建立了各种业务联系。例如,1988年和1992年先后在香港和北京设立办事处。
面对第四媒体的挑战,《联合早报》于1995年5月通过“亚洲一号站”进入互联网,成为东南亚国家上网的第‘家华文报。
②《星期五周报》(FridayWeekly )01991年2月创办的全国惟一一份华文学生报纸,以华族学生为主要对象,也供以华文为第二语文的学生阅读。内容除浅显的国际国内新闻外,侧重于校园新闻和学生生活,还有娱乐、体育、漫画、小说和读者信箱等。
(2)英文马来文报章集团拥有的主要报纸有:
①《海峡时报》(TheStraitsTimes )
是新加坡也是马来半岛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创办于1845年7月5日,除了日本占据新加坡中断三年外,连续发行,具有重要影响。该报重视国际新闻报道,辟有世界新闻、东南亚新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