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党和政府采取了那些改造和发展报业的措施? 新经济政策时期报刊方针有什么重人调整?

【答案】(1)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在新闻出版方面党和政府所做的工作

①取缔反动报刊

十月革命胜利后,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仍在出版自己的报纸,由大的垄断资本家提供资金的报纸协会也在继续他们的出版活动。据记载,当时孟什维克有52种报刊,社会革命党有31种,无政府主义者有6种。这些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出版物对革命心怀不满,一些报纸甚至恶毒攻击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路线,大量发表反对苏维埃政权的言论。有鉴于此,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立即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

1917年11月10日,《真理报》发布了列宁签署的《关于出版问题的法令》。为了加强对资产阶级报刊的监督管理,1918年2月22日,人民委员会又发布由列宁签署的《关于成立报刊革命法庭的法令》,决定由报刊革命法庭审理利用报刊反人民的各种犯罪活动。法令对报刊革命法庭的组成、审理的法律程序等做了明确的规定,授权该法庭执行罚款、封闭和没收资产阶级报纸等八项职责。到1919年底,除布尔什维克的报刊外,其他政治派别的报刊全部停刊或被查封。

②创办党和苏维埃报刊

在取缔反动报刊的同时,党和苏维埃政权积极为革命报刊的兴办创造条件。早期的措施有:

A. 征用资产阶级报刊的物质设备来出版无产阶级的革命报刊。

B. 统一控制广告业务。

C. 财政拨款支持。

D. 以后随着革命政权的逐步巩固,党和政府又在法律上和组织上努力保证社会主义报刊的发展。

(2)新经济政策时期报刊政策的调整

1920年5月,列宁指出:经济任务、经济战线是最主要的任务和基本战线。为此,“生产宣传应当重新放在第一位”,并具体要求《消息报》等各家报纸“减少政治力一面的篇幅,打一大生产宣传的版面”。

随着形势的发展,1921年起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府结束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把原先在农村实行的余粮收集制改为征收粮食税,恢复城乡商品流通和市场经济,并逐步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在为时三年左右的新经济政策时期,报业方面的主要变化,就是实行

列宁提出的新的办报方针,把宣传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各家报刊,特别是主要从事经济宣传的中央级报纸《消息报》、《经济生活报》等,在这方面作出了可喜的成绩。它们注重反映经济领域的情况,收集和分析具体的数据、资料,为领导部门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和决策的依据,并且对经济工作和生产实践发挥了有效的指导作用。

2. 简述南非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答案】南非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如下:

(1)1923年南非铁路公司在约翰内斯堡创办了第一座广播电台。1924年,开普敦和德班相继开办了广播电台,1927年合并为非洲广播电台。1936年根据广播法设立了公共事业型的南非广播公司。由于南非有多种民族语言,南非广播公司开办了23套全国性和地区性节目,其中全国性广播节目有五套。

(2)南非电视出现较晚,1970年才开办电视,分别使用英语、南非荷兰语、祖鲁语、豪萨语和其他当地语言播映电视节目。

(3)南非实行单一的公共广播体制,南非广播公司独家垄断广播电视领域50多年,经费的1/4来自视听费,3/4来自广告收入。

1986年政府迫于国内外舆论压力,批准设立私营的电视网。于是1986年10月南非电子媒介电视网(ElectronicMediaNetwork ,简称M-NET )应运而生,它是现在南非多选择电视公司(Multi-choice )的前身。

“电子媒介电视网”以其节目的娱乐性备受观众欢迎。从1992年起,“电子媒介电视网”向整个非洲扩展业务,通过卫星和地面传输两种方式向非洲各国转播节目。到1998年上半年,在非洲有订户130多万,其中国内订户占76%,国外的24%订户分散在大约44个国家。1995年该集团在非洲、中东、西欧、泰国和澳大利亚推出数字化直接入户的业务,利用数字压缩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电视节目平台。

(4)南非1966年开办对外广播,用“南非之音”的呼号,使用英语、斯瓦希里语、法语和葡萄牙语等七种语言播出。1995年南非有收音机1210万台,平均每千人305台; 电视机390万台,平均每千人98台。

3. 简要分析评价英国新闻史上的“知识税”的产生背景、作用与影响。

【答案】“知识税”又称“印花税”,是18世纪初英国政府对报纸、广告、纸张等印刷品所征收的一种税金。

(1)“知识税”的产生背景

自1694年专制的许可法及出版法案失效后,英国的新闻传播界便又出现了1640年革命时期的那种自由局面一一当局者称之为“混乱的局面”,女王、政府及宗教当局不断受到报刊攻击。部分出版商、书商和报刊发行人要求政府结束这种无序状况,以保护他们的利益。官方亦倾向于采取一种有效的管制方法来调控社会舆论。但由于旧有的出版垄断和特许制度已无法恢复,于是,在这种背景下,当权者产生了用经济手段来对新闻出版事业进行调控的“印花税”法案。

(2)“知识税”的作用

政府通过向报刊征收纸张税和发行税而不直接干涉报纸的编辑内容,以高额税收来加重报刊的财政负担,使其被迫抬高报价,就可以一方面使一般民众失去阅读报刊的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专制的恶名,还可以增加政府收入,可谓“一石三鸟”。当权者利用知识税有效地控制了言论。

(3)“知识税”的影响

总体来看,印花税法案的实施在英国新闻史上产生了三方面的重大影响:

①对报刊编辑形式的影响。由于印花税法案规定报纸超过一张(4页)而不及六张者,每期每张付税二先令,故各报纷纷增刊至一张半(6页)的篇幅。由于篇幅增大了,编辑们为填满报纸,大量使用大字号、长标题、长篇社论、宽边宽栏,以及增加专稿和政论文章的方法来填充版面,致使报纸版面的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杂志周刊的老板也多数通过超出6张篇幅,杂志书籍化的形式发售逃税。这也迫使编辑们增加各种论说、评论文字,或者创办刊期较长的刊物,从而形成了具有近代色彩的政论性杂志。

②逐步形成了政府对报刊的秘密津贴制度。在野党和私人报刊尽量设法逃税,而执政党和支持当局的官方报刊为表率天下,只好担负起了重税的大部分,被压得苟延残喘、难以为继。政府为清除此弊、支持喉舌,又逐渐形成了向支持政府的报刊发放秘密津贴的制度。

③促成了英国地方报业的产生与发展。在1694年出版法案废止之前,英国地方各郡很少办有自己的报纸,人们习惯于阅读伦敦报刊。印花税出笼后,伦敦报价猛涨,地方各郡难以承受,才纷纷创办各类周刊,免费摘录伦敦消息,廉价发行,以满足地方读者的阅读需求。从而形成了英国地方报刊的萌芽。

4. 关于受众的“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的理解。

【答案】1960年,美国学者克拉伯在《大众传播的效果》一书中,将受众的选择性心理归纳为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三个方面。三个方面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它们像保护受众的三道防线,从外到内环绕受众,抵御负面信息。

(1)选择性接触,又称选择性注意,是指受众在接触大众传播活动之际,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媒介和内容,而是更倾向于接触与自己的既有立场、观点、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媒介或内容加以接触,而有意无意地回避那些与自己既有倾向相左的媒介或内容。选择性接触行为更容易在强化受众既有立场和态度的方向上起作用,而不是导致它们的改变。这个概念由美国传播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人民的选择”中最早提出。

(2)选择性理解,是指受众总要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对接触到的信息做出独特的个人解释,使之同受众固有的认识相互协调而不是相互冲突。选择性理解是选择性定律的重心所在,受众对信息的选择性处理主要体现在选择性理解上。信息中含的意义不是由传播者硬塞到受众手中的,而是由受众根据主观意愿自己从中发现的。即在对信息如何理解上主动权掌握在受众手中,而不是掌握在传播者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