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师范大学81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要学习以及你准备怎样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
【答案】(1)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原因(意义所在)
①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
②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学好各门具体科学和专业学科
③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执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更好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④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将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强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分析能力,明确全世界走向社会主义的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必胜的信念。
⑤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明确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对世界资本主义应该采取的方针,洞察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
(2)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的基本方法
①理论联系实际
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丰富的实际,又用以指导活生生的实际。但是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不可能自发地转化、上升为理论,总要通过人们有意识的主观实践活动,取得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经验,再通过抽象思维、理性思考把它系统化、条理化,才能形成科学理论。
②世界联系中国
中国共产党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20世纪的历史实践证明:没有世界社会主义,也就不会有中国社会主义;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不能不受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 要了解中国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就要深入研究世界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 要立足中国,了解外国,借鉴世界; 还要争取社会主义的中国能够在多方面为推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③成就联系挫折
从世界到中国,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历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波浪式地迂回前进的。总的看来,成就是越来越大,挫折是暂时的、局部的。“吃一堑,长一智”,只要我们善十从挫折中认真总结并真正吸取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又会重新取得从理论到实践的重大成就。正是在空想社会主义试验屡遭失败之时,科学社会主义拔地而起,横空出世。
④现实联系历史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到当今这个态势,是社会主义历史长期发展的合乎规律的产物。要
深入了解社会主义的现实,就必须认真联系社会主义的历史进行系统的考察。西欧历史上在资本主义不发达的条件下产生的空想社会主义,在另外一些国家类似的条件下又可能部分地再现。所以不发达国家在实现社会主义过程中某些空想因素的再现是有社会历史根源的。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未能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是有历史根源的。
⑤现在联系未来
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社会主义还处于幼年时期。当今的社会主义国家,只要加快体制改革,在发展新科技革命方面急起直追,迎头赶上,就能更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放眼世界,我们还要看到,当今资本主义世界正在悄悄地发生重大的新变化,以信息化为先导的新科技革命正方兴未艾,资本主义各方面社会化的程度都在提高,多种社会主义因素正在逐步增长。只要现在联系未来,就能开拓视野,豁达胸怀,更加明了世界社会主义今后发展的轨迹,更能促进世界社会主义未来的拓展。
2. 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基本特征和重大弊病。
【答案】(1)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
①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化的新路,第一次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a.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国家继续完成被战争中断的现代化、工业化事业,重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化新路。
b.20世纪20-40年代的苏联,整个社会都还是比较稳定的,多民族组成的党和国家也始终保持着统一。
总体上看,苏联在这一时期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工业化,消灭了城市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农村富农阶级,建立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增强了工农联盟和各民族人民联盟,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增强了实力。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巩固,为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保障。
②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1941-1945年,苏联用四年时间和盟国一起共同打败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力量。在国际上,苏联联合美、英、中等国结成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 在国内,宣传动员并且组织军民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对法西斯军队进行了切实有效的打击,终获全胜。
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实际上是一场决定人类走向进步还是倒退的殊死搏斗。这个胜利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使得社会主义苏联的威望空前增长,使得苏联作为世界两大强国之一出现在世界舞台上。随着红军在欧洲、亚洲的推进,在东欧、东亚出现了十多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随即组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推动了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世界进步事业的发展。
(2)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
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过度集权,缺少社会主义民主,自由,法治,人权。
①政治方面:
a. 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
b. 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
c. 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
d. 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
②经济方面:
a. 国家所有制占绝对优势;
b. 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c. 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
d. 以行政手段为主管理经济;
e. 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③思想文化方面:
a. 过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
b. 领袖言论成为真理与错误的唯一标准;
c. 公共舆论一律。
(3)重大弊病
政治上民主太少,容易滋生个人专权,经济上管理过死,总体效益差,思想文化上严格控制个人崇拜盛行,思想僵化; 对外关系搞大党主义,大国主义,由于既存体制被理想化,固定化,这种弊病后来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克服,由此也就产生了严重的消极作用,即体制过于僵化,缺乏自我调整能力。
3. 试举例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态度。
【答案】(1)“科学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们当作科学来对待。”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总是随社会发展和自己认识水平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完善和修正自己的理论。
(2)马克思恩格斯不惟我独尊,用宗派主义态度对待别人,包括资产阶级的学者。
(3)马克思强调自己的理论不是教条,而应该是方法。使用时应该实事求是的考虑实际出发点,而不应该照搬结论。
(4)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是达到共产主义的方法则需要各国无产阶级根据本国具体情况,独立自主的探索本国道路、制定自己方针。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