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深化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越来越被重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强调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强调各学科之间的沟通与综合,强调整合一系列相关的研究方法、基础知识以及当代社会的综合性问题。提出要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来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科课程中应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和教学观,破除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旧思想,多与其它相关课程及社会问题相结合,充分挖掘特色教育资源。同时,在课堂上要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注重教材的合理组织,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认知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不断发展。强调课程的综合性、逻辑性、实践性,是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整合的有力切入点,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关键。
本文对收集的数据材料进行整理和研究,通过对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概念的对比和分析,并结合相关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找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整合中出现的问题与原因。阐述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整合的成效性:提高了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协作能力及对课程整合的实施能力;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发展;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对现有课程教材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和补充;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实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有机结合。
针对课程整合现存的问题,提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整合的策略(包括:课程在教学目标上的整合、课程在内容上的整合、课程在教师上的整合、课程在教学时序上的整合、课程在教学方式上的整合、课程实施途径的整合、课程在资源开发上的整合、课程在评价方式、方法上的整合)与建议。结合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结构与重构法等研究方法,从学校教育的实际出发,把活动课的教学策略渗透到学科常规课堂教学中,从而把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形成有机的整合,追求课堂教学的更大效益。
试图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以开放性、实践性、自发性为主的活动为途径,以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原则,实现学生全方面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且需符合学校教育要求的创新型教学形式。
对“小学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整合问题”的研究,无论对于从理论上如何对活动课程进行准确的定位,正确理解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关系,还是对于在实践中如何使活动课程走进学科课程,以及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对学科课程改革推进的意义,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