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可读性
【答案】可读性是指具有可感受性。就是说一篇报道拿到读者面前,报道中的白纸黑字中不仅向读者传达理性的逻辑信息,即有用的信息,而且可以触动读者的感官,使读者阅读报道后不仅仅是得知了信息,而且能够“感受”到报道中的事实。
2. 新闻特写
【答案】新闻特写是指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对能反映人和事本质、特点的某个细节或片断,作形象化的“放大”和“再现”处理的一种新闻文体。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消息、通讯,也不同于文学作品,而是二者“杂交”后的产物。不能划归新闻(消息)题材是理所当然,暂时只能归于通讯之列。该体裁包括人物特写、事件特写、旅行特写和速写等。新闻特写有镜头感、透视感、现场感等特征。
3. 纵式结构
【答案】按照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组合和编排事实材料的一种结构形式。又称单线条过程链接法。这种结构方式较为常见,使用起来也较为简单,适用于报道有中心事件、中心故事、中心人物的事实,如有些新闻小故事、事件通讯等。这种结构一目了然的地方,即是将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直接作为通讯结构的主要线索。
4. 新闻
【答案】新闻是指大众媒体对于公众所关注的生存环境发生的最新变化状态的报道。它具有如下三个特征:它是一种客观发生的新的变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它是一种被公众所关心的信息; 它是一种借助大众传播媒体传播的信息。
5. 信息(information )和讯息(message )
【答案】信息是指消除事物中或事物之间任何不确定因素的东西,包括消息、资料、情报、数据、图像、知识、思想等。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旨在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与变化规律。信息的特性有:①信息的共享性; ②信息的扩散性; ③信息的传递性; ④信息的扩充性; ⑤信息的浓缩性; ⑥信息的替代性。讯息是指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讯息一词,在中文中也译成“消息”、“文告”等等,这是一个与信息意思相
近又有微妙区别的概念。信息的外延更广,它包括讯息在内。讯息也是一种信息,其特点是能表达完整的意义。在传播过程研究中,学者们使用“讯息”的概念,是为了强调社会传播的互动是意义完整的互动。
6. 以小见大
【答案】以小见大是指表现大主题可以选择小角度,即“寓大于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某种意义上说,以小见大是由新闻的特点决定的。任何新闻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它是经过选择的事实的一个“剖面”,一个“片段”。具体到这个“剖面”,还有报道的角度问题。若摆开架势,把角度放得很大,只能蜻蜓点水,不利于主题的深化。而选好一个小角度,像钉子一样,入口小、钻得深,容易把握,并能够写得具体。这个“小’夕,可能是一个典型的细节、一个典型的镜头、一段真实的小故事。
二、简答题
7. 通讯结构的基本类型有哪几种?
【答案】通讯结构的基本类型包括:
(1)纵式结构
按照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组合和编排事实材料的一种结构形式,又称单线条过程链接法。
①适用范围
纵式结构适用于报道有中心事件、中心故事、中心人物的事实,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通常被作为通讯结构的主要线索。
②纵式结构的几种情况
a. 按照一个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按时间顺序叙述下来;
b. 按照生活中发生的一连串故事的时间顺序,依次叙述;
c. 将多线条事实“编织”成单线条纵结构。
(2)横式结构
按照新闻事实的内在性质的区别和联系,以多侧面拼接的形式来安排新闻素材。
①适用范围
适用于报道场面宏大,但没有中心事件的新闻事实,以主题为圆心串联不同空间的事实,常为工作通讯、社会观察通讯所运用。
②横式结构的结构形式
a. 同时异空结构
将同一时间作为一个平台,将发生在不同空间、不同方位上的事实串联起来,以显示题材的丰富和场面的宏大。
同时异空结构常用来报道某些纪念日的重要时刻,以空间的变幻来显示时刻的重要。
b. 多侧面拼接结构
要写出某个人或某项活动的整体轮廓,常常围绕主题采用多侧面拼接事实的结构。
(3)递进式结构(层层剥笋式结构)
递进式结构的通讯往往从现象入手,层层挖掘现象的原因,以及原因背后的深层原因。 这种结构常被用作安排工作通讯、事件通讯或社会观察通讯的结构。
(4)组合式结构
组合式结构是从纵式、横式和递进这三种基本结构中,衍生出的许多次等形式的结构方式的总称。
①种类
a. 多侧面事实拼接时各侧面或按时间顺序展示情节;
b. 按各侧面事实的逻辑关系层层剥离递进;
c. 在揭示事实因果链条的递进中可以列出所涵盖的多侧面事实或各展示所涵盖事实的情节材料等。
以上衍生性结构也称为纵横交错式结构、辐射式结构、蒙太奇式结构等。
②基本形式
以时间和空间交错,时间倒叙、时空拼接的方法,将复杂的层次和线索,将多场景、多线头的故事,以受众阅读理解的特征为依据,脉络清晰地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复杂的事实井然有序。
8. 分析《总书记来到小岗村》(载《光明日报》1998-09-28)的结构特点。
附材料:
总书记来到小岗村
新华社记者何平本报记者何加正
对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人来说,1998年9月22日这一天是一定要被写入历史的,正如小岗村人在20年前的那个冬夜,18户农民约定搞包干到户被载入中国农村改革的史册一样。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前夕,在改革开放20年之际,江泽民总书记专程来到小岗村,来到这个曾经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序幕的地方。
这是一个明媚的秋天,一个收获的季节。金色的阳光把沉甸甸的稻谷涂上一层金黄,也把丰收的喜悦写在了小岗村人的脸上。听说江总书记要来小岗,村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早早地聚集在村口路旁,热切地期待着那一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
下午3时30分许,一辆面包车徐徐驶进小岗村。热烈的掌声中,人们看到了走下车的江泽民总书记,看到了随行的温家宝、曾庆红等中央领导同志……
小岗村沸腾了!
今日的小岗村,向人们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通往村里的公路两旁挺立着翠绿的树木,平坦、宽敞的水泥路横贯村子中央,一排排农家的砖瓦房错落有致,颇具现代风格的小学校舍拔地而起,接收电视信号的抛物面天线在阳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