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天津中医药大学汉语国际教育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化要略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三国演义》巾的三个突出人物被称为“三奇”“三绝”,其中“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是_____。

【答案】关羽

【解析】《三国演义》“三绝”:奸绝:曹操; 智绝:诸葛亮; 义绝:关羽。“三奇”是说诸葛亮是“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关羽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曹操是“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

2. 天主教的各级神职人员中,_____有选举和被选举为教皇的权利,他们通常被称为红衣大主教。

【答案】枢机主教

【解析】天主教的组织十分严密,神职人员主要有枢机主教、首席主教、总主教、神甫、修上和修女。枢机主教即通常所说的红衣大主教,他们由教皇任命,有选举和被选举为教皇的权利,一般都担任罗马教廷和各国教会的重要职务; 首席主教,各国天主教会的首脑; 总主教,负责一个教省的主教; 神甫(也称神父),在基层教堂工作,直接管理教徒:修士和修女则是终身为教会服务的传教人员。

3.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人们非常注意记录、总结饮食经验、种类和制作方法,清代文学家袁枚的《_____》就记载了明代到清初流行的食品326种,并在烹调技艺上提出了很多见解。

【答案】随园食单

【解析】明清两代是封建社会的晚期,在烹调方面积累了以前的经验,各种总结烹调技术和仪器加工的专著纷纷出现,其中以清代文学家袁枚的《随园食单》最有代表性,它不但记载了从明代到清初流行的食品326种,而且对烹调技艺提出了许多高明见解。

4. 秦王_____灭六国统一中国。

【答案】赢政

【解析】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仅十年工夫,秦国以摧枯拉朽之势,先后灭掉六国,统一了全中国,秦王赢政建立起大一统的封建帝国。

5. 衡阳之所以被称为衡阳,是因为它位于衡山的_____。

【答案】南面。

【解析】中国传统的地理观念中,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衡阳因位于衡山南面而得名。

6. 南宋理学大师_____创立的讲会制度,对促进学术交流和理学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答案】朱熹

【解析】书院在教学方面的最大特点,是朱熹创立的“讲会制度”,即学术辩论制度。宋明理学分作不同学派,书院中的“讲会”,就是不同学派的学术论争。这种讲会制度,对促进学术交流和理学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二、判断题

7. 汉语“文化”一词是从日本借来的。

【答案】错误

【解析】“文化”按照文献,最早出现在《周易·贲》里,书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应当是中国人论述“文化”的开始。

8. 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答案】正确

【解析】“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据说是清光绪二十五年由清朝的金石学家王懿荣等首先发现的,出土地点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

9. 汉唐以后,渐有“书画同源”之说,因为一者的理论和技法都是相通的。

【答案】正确

【解析】汉唐以后,流行书画,二者结合得难以分家,它们的理论和技法都是相通的,向来被称为“书画同源”。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 无以见其形,故有画。”此为最早的“书画同源”说。中国历史上的画家,往往同时又是书法家。“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家的独得之秘,它的内涵幽远深邃,使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三、简答题

10.中国的园林建筑与西方的园林建筑的不同点是什么?

【答案】中国的园林建筑与西方的园林建筑的不同点主要有:

(1)美学追求不同

中国园林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融合。中国园林无一例外地都是艺术地再现自然,都是范水模山,取法天然,为作为生存主体的人创造一个和谐统一的客体环境。西方园林以几何体形的美学原则为基础,崇尚开放,通过人下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

(2)体现的精神不同

中国园林注重体现人的意趣和精神追求。中国园林虽然是艺术地再现自然,却不是无目的地再现自然,而是在自然景物中寄托一定的理想和信念,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园林主人的志向和趣味,以满足人的某种精神追求。西方园林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与爱戴为中心。

(3)造园手法不同

中国园林在造园手法上讲究含蓄、曲折、变化,反对僵直、单调、一览无余。西方园林把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房间都集中在一幢砖石结构的建筑物内,追求的是一种内部空间的构成美和外部形体的雕塑美。

11.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主要有:

(1)在建筑上普遍采用“木构架”,形成中国建筑的独特风格

木架结构方式因地区和建筑种类的不同有好几种,但以抬梁式即斗拱结构为最重要。这种斗拱结构以宫殿、寺庙和其他高级建筑运用最多。

(2)平面布局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再以单体建筑组成庭院

在平面布局上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再以单体建筑组成庭院,然后以庭院为单元构成组群建筑。不论单体建筑还是组群建筑,在设计上多取方形或长方形,而且常常以南北为纵轴线,以东西为横轴线安排主要建筑和次要建筑,以围墙和回廊构成封闭式的整体。这种布局是古代封闭性的思维模式和小农经济意识在建筑中的反映。

(3)在建筑的审美意识上追求平稳、整齐、对称,讲求秩序,适合礼度

主要建筑讲究宏伟高大,讲究气势,并以次要建筑来衬托主要建筑。许多建筑有意利用地形,造成高低错落的形态,使齐整、对称的平面布局在主体上显示出丰富多彩的变化。至于园林建筑,它所追求的不是整齐、对称,而是曲折变化和诗情画意。

(4)在艺术造型上,中国建筑多采用庞大的出檐屋顶,即“大屋项”

宫殿、寺庙等大型建筑还往往采用高台基。这种高台大顶造型,给人以稳固、庄严、雄伟的感觉。至于组群建筑的造型还要讲究主次分明,有起有落,由正门到最后一座庭院,要像戏曲和音乐样,显出序幕、高潮和尾声。

12.如何理解中国的多神信仰?

【答案】中国文明是一种农业文明,传统农民以自耕自足的小农经济为本,这种经济基础便造成中国人讲究现实利益的文化心态,其宗教信仰也谋求对现实的生产和生存现状有直接的救助,因而中国人崇尚多神信仰,甚至对直接影响其现实生活的生存环境产生执著的崇拜。

在中国人的眼中,物物是神,处处有神,时时有神,即使是做饭烧火的灶头也由灶王爷把守,门口还要有门神爷守护。

从总体上说,中国人对天地、祖先、君师的崇拜最为突出。天地是人的生存环境,先祖是人的生理纽带,而君师则是引导社会前进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