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57外国文学(欧美文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填空题

1.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______。

【答案】赫塔·米勒。

【解析】德国女作家和诗人赫塔·米勒获得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有《我所拥有的我都带走》、《光年之后》、《行走界线》与《河水奔流》等。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称其“以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

2. 1830年,雨果的剧作《欧那尼》上演,引发了法国文艺界的一场大战,争斗双方的文艺派别倾向分别是______。

【答案】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解析】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斗争,即著名的“长发对秃头”的战斗,最后浪漫主义获得了胜利,结束了古典主义戏剧在法国剧坛的统治地位。

3. ______的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部理论著作。

【答案】斯丹达尔

【解析】斯丹达尔是19世纪中期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法国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在《意大利绘画史》中,最先提出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论主张。在著名的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中,提出了艺术必须适应时代潮流。《拉辛与莎士比亚》因此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部理论著作。

二、名词解释

4. 三一律

【答案】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它是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三一律”在政治上符合君主专制政体的要求,在艺术上既体现了时间和空间方面高度简练、紧凑、集中等优点,但又存在人物性格单一化、类型化,戏剧结构上绝对化、程式化等弱点,最终束缚了戏剧艺术的发展,为后人所摒弃。

5. “能”和“狂言”

【答案】“能”和“狂言”是日本的两个古典剧种,诞生于镰仓室町时期,是日本戏剧史上辉煌的开端。“能”着重演唱、舞蹈表演,具有庄重典雅的正剧特点,其表现的是一种超现实世界,

主角人物是以超自然的英雄的化身形象出现的,由他来讲述故事并完成剧情的推动。现实中的一切则以面具遮面的形式出现,用来表现幽灵、女人、孩子和老人。“狂言”以幽默滑稽的科白、类似相声剧的形式来表演,体现出轻松诙谐的笑剧风格。

6. 奥林匹斯神系

【答案】奥林匹斯神系是古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最高统治者的神系,因居于奥林匹斯山而得名。这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纪律化的庞大神族,诸神各司其职,分别掌管天上人间的各种事物。它是父权制时代社会的反映,其中主要的有天后赫拉、太阳神阿波罗、海洋神波塞冬、女战神雅典娜、地狱之神哈得斯等。又称为俄林波斯神系。

7. 文艺复兴

【答案】文艺复兴是指14至17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反封建文化运动。它最初兴起于意大利,15世纪后半期及于法、德、英、西班牙等国。新兴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人文主义的具体内容是: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反对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 用人性反对神性; 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其核心是提出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8. 拜伦式英雄

【答案】拜伦式英雄是指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 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例如,抒情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中的主人公康拉德,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等,都是典型的“拜伦式英雄”。

9. “长河小说”

【答案】“长河小说”是20世纪初欧洲文坛重要的文学现象,是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深入和发展。“长河小说”得名于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他在这部小说第7卷的序言中写道:“在我看来,《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终就像是一条长河。”长河小说以多卷本的方式,或者通过一个人的经历,或者通过一两个家庭的变迁,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现实生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是长河小说的代表之作,此外,《悲惨世界》、《人间喜剧》、《卢贡一马卡尔家族》等都可算作长河小说,它们线条清晰,具有长河那样一气呵成绵延万里的特点。

三、简答题

10.19世纪欧美文学的成就何在?

【答案】19世纪的欧洲,无论在思想文化还是文学艺术上都是一个辉煌的时代。19世纪欧洲

的主要国家相继出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等文学思潮和流派,从而给近代欧洲文学带来了繁荣景象,标志着欧洲文学的成熟。19世纪欧美文学的成就主要有:

(1)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流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上升这一新旧历史交替的时代。浪漫主义文学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浪漫主义文学在自由精神的鼓舞下,弘扬个性,肯定自我,揭示了人的丰富而纤弱的感情世界,塑造了充满扩张欲望的“自我”,表达了现代人要求摆脱传统文明束缚的强烈的个性主义愿望,使西方文学中“人”的形象拥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主体意识。

(2)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成形于19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确立与发展的时期。相比于18世纪,19世纪更是科学主义空前兴盛的时代,与浪漫主义文学相反,现实主义作家延续着启蒙哲学的理性主义思想,并接纳与借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与理念进行文学创作,形成了共同遵循的“真实”、“写实”原则。正是这种“写实”原则,促使现实主义作家在客观“再现”与“反映”生活的过程中,普遍展开了对人的灵魂的空前真实、细致的剖析,从而改变了西方文学“人”的观念。特别值得重视的是,科学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在更深层次上是它驱逐了上帝之后带来的人文震撼。

(3)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非常肯定地回答了人的生物属性的问题,从而把“人”的问题的探讨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自然主义的代表左拉接受了达尔文的思想,形成了对人与世界的新的认识,传统理性主义的“人”,在他头脑中一大半被“生物的人”所取代。自然主义文学在文化观念上对传统理性主义文化己有所超越,从而跨进了非理性主义文化的门槛。

(4)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

19世纪末,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进一步给人带来心灵的挤压,物欲主义、享乐主义、悲观主义、颓废主义笼罩了整个西方社会。在这种“世纪末”颓废精神弥漫的文化条件下产生出来的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已不再信守传统的理性原则,而是崇拜非理性、本能和潜意识; 也不再执著地去追寻理想和美好的未来,而是热衷于描写人与社会的畸形、病态和混乱。在这类文学作品中,人的理性内容被抽空后,注入了非理性内容,“人”的形象也就发生了质的变化。由此,西方文学发展到19世纪末,开始了历史性的转折,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成了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这两种文学的人文观念进入了现代文化的范畴。

总之,这一时期的文学,既继承与发展了自古希腊、罗马,特别是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化与文学的传统,而且也悄悄地发生着由近代向现代的历史性过渡; 它一方面使欧洲近代的人文观念和艺术精神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与弘扬,另一方面也酝酿了对传统的怀疑与批判精神,预演了近代文学在成熟之后向现代形态的历史擅变。

11.简述《荒原》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答案】《荒原》是艾略特的代表作,被认为是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西方文学中的一部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