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从总体性思辨到症状阅读──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当代转向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现实主义,阿尔都塞,症状阅读

  摘要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基础,自觉地区别于所谓“经典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阐释。随着196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的变迁,其文学批评理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的目的就是勾勒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当代转向的内在理论逻辑。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以卢卡奇的现实主义为典型,剖析了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问题。在梳理卢卡奇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研究的过程中,本文重点指出了卢卡奇与黑格尔主义的渊源关系,并认为卢卡奇的现实主义原则并不单单是一种对文学“写实”方法的强调,而是更多地具有黑格尔总体性哲学的理论功能,也就是说卢卡奇的现实主义批评原则深深地植根于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之中,正是德国古典哲学辩证法的对“本质现实”的建构和现代资产阶级关于“劳动”的话语建构赋予了卢卡奇现实主义原则的权威地位。但作为卢卡奇反面的布洛赫、阿多诺、马尔库塞等理论家只是选择了黑格尔主义“现实性”原则的另一极并没有对卢卡奇做出实质性批判。作为结果,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只能在现实/意识形态的二元对立的框架内耗尽自己的现实性。   本文的第二部分对使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发生转换的阿尔都塞的理论工作进行了梳理。正是阿尔都塞使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始反思自身得以形成的理论“起源”,正是阿尔都塞开始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中“黑格尔的幽灵”的清算;一旦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古典知识学基础中挣脱出来之后(这是阿尔都塞在马克思、列宁、葛兰西的传统中所进行的理论工作的结果),就可以看到:卢卡奇以及其他“经验主义”的黑格尔-马克思主义者永远也走不出“正-反-合”的“历史辩证法” 循环,而是按着这个闭合的区间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改造成“直觉的科学”和 “科学的直觉”──这种“镜像”认识是黑格尔“辩证法”,同时也是(自笛卡儿以来)一般现代“哲学”认识论的基本模式。这种古典辩证法的哲学基本功能,用阿尔都塞的话来说,就是在“镜中”构造“自我”并“发现自我”从而实现“自我满足”,因而,传统西马批评实践中的“同质性的”意识的现实和现实的意识的知识学基础必须得到外部的、彻底的批判。这种批判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过度决定”理论和“症状阅读”方法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以这种批判为基本方法的“阿尔都塞学派”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形成。这一学派在英语国家的代表性人物伊格尔顿使“症状阅读”在美学批判领域获得了实绩,揭示了“启蒙的问题性”是如何在“物质与非物质之间,即事物和思想、感觉和观念之间” 进行运作并进而形成了启蒙时代美学的体系的。   本文第三部分以杰姆逊的批评工作为例说明了阿尔都塞的理论原创性是怎样在一种新的“过度决定”的历史现实中在文学批评理论中起作用的。继阿尔都塞的理论工作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活的历史的转折点之后,杰姆逊突破了现实/意识的传统西马批评理论框架,从而在现代国家及其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过度决定”的现实中发展出独特的大众文化批判和“寓言”批评理论。   因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的转向是和阿尔都塞的理论工作紧密相关的,转向之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从文学批评的“发展不足”(由于它只将自身限制在用同一种意识形态来批判“意识形态”)过渡到了“过度发展”的新的阶段(在方法论上从文本批评到制度批判,在知识学上彻底动摇了“文学批评”的现代性学科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