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淮南子》合成词构词法初探

关键词:合成词,构词法,语义,词性,《淮南子》

  摘要

  古汉语合成词构词法的研究,多被作为了复音词研究的一部分。先秦时期的复音词研究已经引起了学者广泛的重视,不仅有对整个先秦时期复音词的研究,专书研究工作也做了许多。两汉复音词研究虽然也做了一些,但主要集中在东汉,西汉复音词研究的相对较少。《淮南子》是西汉时期的第一部宏篇巨制性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汉前期语言的面貌,对其中的合成词构词方式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发现其新特点,为汉代及整个汉语构词法发展史的完善做一些工作。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采用了数量统计和历史比较的方法。对《淮南子》中由各种构词方式构成的合成词进行了数量的统计,又按不同方式把它们分成不同的小类,也进行了数量统计。通过数量统计,希望能够反映《淮南子》中各种合成 词构词方式的不同面貌。本文又将《淮南子》中合成词的构词法同先秦时期及现代汉语进行了比较,希望总结出《淮南子》合成词构词法的不同特点。 本文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判定《淮南子》中合成词的四条标准:语法结构、词汇意义、出现频率、词缀标志。并根据这四条标准切分出《淮南子》中的合成词。  第二部分,对《淮南子》中的联合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重叠式、附加式、综合式等构词方式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重点是从语义和词性等角度分析最为能产的联合式和偏正式。 第三部分,总结概括了《淮南子》中各种构词方式的使用特点,并同先秦时期及现代汉语进行了比较。 经过研究,本文得出的结论如下: (一)根据我们提出的判定合成词的四条标准,共切分出合成词1129个。这些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包括联合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重叠式、附加式、综合式等几种类型。 (二)联合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重叠式、附加式、综合式这几种构词方式在《淮南子》中的分布是极不均衡的。联合式构词法和偏正式构词法是《淮南子》中最为能产的两种构词方式,而联合式的能产性又远远超过偏正式。这与《淮南子》所处的时代有关,也与《淮南子》的自身特点有关。 (三)从意义构成看,联合式合成词当中以同义联合最多,相关义联合和相反义联合较少。从词性构成看,仍保持了先秦时期语素与合成词词性相一致的特点。与先秦前时期相比,“名+名→动”这种类型有所发展,又新出现了“名+名→形”、“数+数→副”、“量+量→名”这三种类型,但能产性较低。与现代汉语相比,还有许多类型未出现。 (四)偏正式构词法是能产性仅次于联合式的构词方式。从语义构成看,无论是偏正A式还是偏正B式,均较为复杂,这反映了汉语注重逻辑事理的特点。从词性上看,偏正式合成词词性绝大多数与正语素保持一致,且“名+名→名”最多。同先秦时期相比,偏正式当中增加了“名+形→名”、 “形+形→名”、“副+形→名”、“数+动→形”、 “副+动→动”这几种类型,但尚处于萌芽阶段,能产性不高。在《淮南子》中偏正式仅能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三种类型的词,在 现代汉语中偏正式还能构成许多其他类型的词。偏正式形容词在《淮南子》中无论是类型还是数量都比较少,到现代汉语中则有了极大发展。 (五)主谓式构词法与动宾式构词法同先秦时期一样,能产性很低。即使在现代汉语中,这两种构词法的能产性仍低于联合式和偏正式。这主要是因为主谓结构与动宾结构受着句法、语义等方面的一些限制,较难从句法平面转到词法平面。 (六)重叠式构词法分为AA式和AABB式两种。从构成语素的性质看,均为形容词性语素的重叠。附加式构词法只有后加式,没有前加式。从词性上看,附加式合成词绝大多数是形容词、副词。附加法使用的词尾当中,又以形容词、副词 词尾“然”最为活跃。综合式构词法比先秦时期略有发展,但类型尚不及现代汉语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