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705公共管理学之公共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系统方法

【答案】系统方法是指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具体来说,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佳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整体与部分统一起来的科学方法。它将分析与综合有机地结合,并努力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特别是运用数学工具,定量、精确地描述对象的运动状态与规律,为解决如政策系统这一类复杂系统问题,提供研究的新途径。美国学者克朗认为,在政策分析中,若明智地运用系统方法,将会改善所制定的政策质量; 若完全缺乏系统分析,将会使复杂系统中的情况恶化。系统方法的显著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和最优化。

2. 模型方法

【答案】模型方法是指作为一种现代科学认识手段和思维方法,所提供的观念和印象,不仅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条件,而且是人们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逻辑方法的一种特有形式。模型舍去了原型的一些次要的细节、非本质的联系,以简化和理想化的形式再现原型的各种复杂结构、功能和联系,是连接理论和应用的桥梁。模型方法在满足政策系统整体性的要求下,力求抓住本质、化繁为简,为处理和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提供行之有效的工具。

3. 政策执行过程

【答案】政策执行过程是指政策执行在本质上是一个多元参与者互动的政治过程,包含了一些基本程序或一系列功能活动。要成功推进这些程序,顺利完成这些活动,就必须选择科学的政策执行方一式。对政策执行过程和执行方式的研究,构成了政策执行研究的重要内容。政策执行过程包括三个阶段:①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政策执行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过程。②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是实现政策目标、提高政策效益的关键环节。③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政策执行完毕后要及时做出总结,这是政策执行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为制定新的政策做准备。

4. 信息不对称

【答案】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参与各方在掌握对市场交易具有重要性的信息的量和质上出现

了差异。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是,生产者对产品的质量所掌握的信息一般要远远超过购买者。以信息不对称为基础,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一方必然要试图利用其信息优势为自己谋取利益,而这种谋取利益的活动又往往会降低处于信息劣势一方的利益。

5. 外部评价

【答案】外部评价是由政策机构外的评价者所完成的评价。其可以分为受委托进行的评价和不受委托进行的评价两种类型:①受委托进行的评价,是指政策机构委托营利性或非营利性的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专业性的咨询公司、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等进行政策评价。②不受委托的评价,是指外部评价者出于自身的工作职责、社会责任感、研究目的、兴趣点或相关利益而自行组织开展的政策评价活动。

6. 公共政策法律化

【答案】政策法律化,又称政策立法,是指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权限和程序,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和稳定的、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的公共政策上升为法律。政策法律化实际上是一种立法活动,政策法律化的主体有两类:①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 ②享有委托立法权的行政机关。

7. 战略管理

【答案】战略管理可以理解为管理者有意识地选择政策、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也可以理解为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跨功能的艺术或科学。战略管理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战略管理为组织未来的发展设立愿景,规划蓝图。

(2)战略管理着重于较长远的、总体的谋略,关注全局而非局部,关注长远的利益而非当前的利益。

(3)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以及识别威胁的过程。战略管理的一个基本的宗旨便是利用外部机会和化解或回避外部威胁。

(4)战略管理是直觉和理性分析的结合。战略管理即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同时又关注经验、判断、感觉和直觉对于制定政策的作用。

(5)战略管理是持续性与循环性的过程。由于组织环境不断的发生变化,组织应该持续不断地关注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发展趋势,以便作出必要的调整。

(6)战略管理是前瞻性思考和由内而外的管理哲学。主要表现为:向前看,寻找问题和机会,寻找重构问题的新方式,从他人的或外在的观点来看组织问题。

二、简答题

8. 简述韦伯的利一层制理论。

【答案】现代国家的政府组织皆是高度正式化、严格的层级节制的科层组织。组织结构是影

响组织运作的关键因素,决定了权威、权力的分配,决策和沟通的布置,效率和效能的达成。

韦伯的科层制理论包括:

(1)在科层组织中,每一位成员都有固定和正式的职掌,依法行使职权。即在科层组织中,每个人都有固定的职责; 以法令规章严格限制的方法,赋子命令权,以行使固定的职责; 行政的责任和权利,都有一定的规范,只有具备一定资格的人,才能受雇用。

(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科层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明确地知道,该从子}一么人那里取得命令,并将命令传递给什么人。这样,一方面可减少混乱的现象; 另一方面对下属也较容易控制。

(3)人员的工作行为以及人员间的工作关系,须遵循法规的规定,不得掺杂个人好恶情感。也就是说,科层组织内的行为、决策和法规都是正式的,有一定的规格与要求; 并且不论任何政党执政或任何人为机关首长,行政人员均要“依法行政”、“政治中立”。

(4)科层组织内的职位,按人员的专长做合理的分工,其工作范围和权责也以法律明文规定,在这种专业分工的原则下,职位的获得主要以技能为主。

(5)职业化倾向。人员加入组织,是根据自由契约的方式,并经过公开的考试合格后加以任用,除非人员犯错,并依法规定加以免职外,否则,行政机关不能随便结束契约关系; 相反,人员则有充分的自由,随时可以脱离行政机关。

(6)人员的工作报酬也有明文规定,有固定的薪傣制度。工资的付给主要是依照人员的地位和年资,不能因主管的好恶而有所偏私。有严格的奖惩制度和升迁制度,以鼓励员工努力工作。

(7)着重效率。行政人员的工作要明确、快速、具体,有充分的经验和知识,有档案文件等信息可供参考; 工作性质具持续性、整体性且对个别案件有充分的裁量权; 严格遵守上级的指令,尽量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有效达成日标。

9. 何谓决策支持系统,其构成为何?

【答案】(1)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处理的信息,以支持决策者针对“非结构化”问题制定决策与执行决策的一套体系,英文简称DSS 。这一系统的特性在于:能够支持非结构化的决策; 能够支持从收集资料到方案评估的整个决策过程; 对环境的变化具有弹性、适应力及迅速回应的能力; 能够提供充分的弹性使决策者可表达主观的认定; 能够提供决策者使用“假如……如何”权变关系的功能; 容易使用。决策支持系统为决策者提供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拟决策过程和方案的环境,调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分析工具,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

(2)决策支持系统的构成

决策支持系统由以下三种次级系统构成:

①语言系统。语言系统是指使用者(即运用决策支持系统的决策者)个人与电脑系统间相互沟通的媒介系统,通常系指使用者输入电脑系统所使用之程序、指令及陈述,或是电脑系统输出的信号、陈述,通过这些联系人与电脑的沟通语言,决策者才能与电脑进行互动,而这些则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