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705公共管理学之公共管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系统思想

【答案】系统思想是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应该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从整体上分析系统组成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还有系统、组成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根据分析的结果来调整系统的结构和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

2. 系统

【答案】系统是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坚持系统观点,要充分认识到系统是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有从要素的量的组合达到系统整体的质的飞跃的矛盾统一体。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3. 政策模型

【答案】按照系统分析的理解,政策模型是指对研究对象和过程某一方面的本质属性所进行的一种抽象描述。政策模型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问题变为易于处理的简单模式,不受现实中非本质因素的约束,易于理解、操作、模拟与优化。政策模型是由变量与关系组成的。变量反映随时间或其他条件变化的数值而改变的程度。明确变量及其相互关系是分析的主要任务。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确定这些部分之间的关系而将其加以组合。政策模型的分类:①确定型模型。即通过己知可控和不可控变量的关系来计算所有结果变量; ②随机模型。指从变量的概率分布中求出结果。所有的模型讨论,都涉及到总体研究。模型应该首先在整体水平上建立各种关系,并依据需要逐步补充,直至得到最理想的结果。因此最优化模型是在特定假设和约束条件下可以求出最优选择结果的模型。

4. 政策议程

【答案】公共政策议程是指某一引起公共政策决定者深切关注并确定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以及正式提起政策讨论,决定政府是否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采取什么行动的政策过程。只有一小部分社会问题被公共决策者所关注,政策议程即是那些被决策者选中或决策者感到必须对之采取行动的要求。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在政治系统中存在着多种政策议程。查尔斯·琼斯从政策活动的功能方面将政策议程分为:①问题确认议程:②提案

议程; ③协议议程或讨价还价议程; ④持续议程。科布和埃尔德区分了两种基本的议程:①系统议程,又称公众议程:②正式议程,又称政府议程。

5. 官方决策者

【答案】官方决策者是指广义的政府,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我国,执政党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故在我国,官方决策者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执政党。

6. 结构不良问题

【答案】结构不良问题是指包括具有无法确定、难以进行连续排列的价值观的不同决策者的问题。这类问题的目标存在着互相竞争的冲突,无法达成共识,对政策选择及其后果也难以确定,无法估计风险程度。结构不良政策问题的原型是完全不具有传递性的决策问题,即没有哪一个较其他的政策问题更可取,人们很难提出满意的政策问题。

7. 抽样分布

【答案】抽样分布是指只要样本容量n 小于总体容量N ,总体中样本就不止一个。不同的样本有不同的统计量。其中任意两个样本的统计量相等的概率几乎为0。因此这些统计量也有相应的概率分布,比如均值抽样分布、标准差抽样分布等,这种分布称为抽样分布。

二、简答题

8. 信息的有哪些特性? 信息价值由什么决定?

【答案】信息是指已经整理并有用的数据,它不同十数据,数据就是事实、未经评价的情报或信息的原始资料。数据和信息的主要区别就是:一切信息虽然都是由数据组成,但并非一切数据都能产生消除不确定性而导致较深理解的、专用的、有意义的信息。

(1)信息的特性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它与传统上的资源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它的一系列特性非常明显:

①信息永远不因使用而消耗。

②信息可以被许多人同时拥有。

③想防止某些人免费拥有部分信息或获得信息都是非常困难的。

④信息对一个具体使用者的价值只有在其公开后才会确定。

⑤信息不会因经常性使用而枯竭。

⑥信息的技术测量单位,如节、包,对消费者来说没有意义。

(2)信息价值的决定因素

信息的价值取决于信息减少不确定性的能力。具体的信息的价值是由下列属性所决定的: ①准确性。准确性可以定义为正确的信息和一段时期内可以产生的信息总量之比。

②时效性。信息的本质之一,或者一种信息与其他信息相区别的特性在于时效性。

③相关性。信息可能是既准确又及时,但可能缺乏相关性。相关性就是需要知道的信息能指导行动或提供新的知识和理解力。

④完整性。一个人或一个公共管理者,虽然获得了准确、及时、相关的信息,但由于信息的不完整而导致决策的失败。

⑤可获得性。信息的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必须是可获得的,信息的使用者必须检视其所需要的信息。

⑥效率。信息也是资源,取得这一资源所付出的费用,必须与它可能创造的价值相比较。我们要求的信息必需费用低于收益并能大幅度降低其他费用,增加使用者对有关事物的理解。

⑦信息的等级。信息的价值同样也会与信息的抽象等级结构有关。信息的数量和完整性是随着信息价值和主观性的增长而下降,信息的等级越高,其价值越大,而信息的等级是随着信息使用者的主观性,也就是对信息的融合程度而变化的。

9. 简述公共服务的质量标准。

【答案】政府的服务品质,主要包括以下七项:

(1)绩效。绩效是民众在接受政府部门所提供的服务时,首先考虑的最重要的面向。

(2)专业特色。这是补充基本的政府产品与服务品质的第一项标准。

(3)可信度。对于许多民众而言,最重要的品质标准是服务或产品应具有的可信度。“可信度”系指一项产品或服务,在某一特定期限之内,能符合民众期望的可能性。

(4)持久性(dw-abilityo )持久性,,系指某一服务或产品对民众所带来利益的持续时间的长短。

(5)一致性。系指政府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其成效是否符合预先所设标准的程度。

(6)及时性。系指政府所提供的服务或产品,必须能够及时地满足民众的需求,或是政府能够及时地解决民众所遭遇的问题。

(7)变动性。系指政府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否会根据时问空间的改变而适时转变。民众的期望或需求是在不断变化和增加的,因此政府部门应随时掌握和了解民众的需求或愿望,只有这样,才能提供符合民众期望的产品或服务。

10.简述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

【答案】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主要包括:

(1)执行与捍卫宪法的角色。公共管理者在就职时已宣誓要护宪及行宪(toruna constitution),预期目标是营造一个稳定且有效运作的政治体系,而终极目标则是增加机会、促进平等以及持续地改进和提升全民的生活品质。这是公共管理者的天职。

(2)人民受托者的角色。公共管理者受人民的托付,在治理过程中扮演正当与重要的角色,不能屈服于强烈短视的压力,应考虑长远的全民利益。公共管理者要不惧强权,更不能妄自菲薄,只把自己当成工具,应以追求公共利益为职责。

(3)贤明少数的角色。公共管理者要能做到众人皆醉我独醒,不可人云亦云,要扮演贤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