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题库>骨关节题库

问题:

[单选] 男,8岁。左大腿下段疼痛、肿胀1周。体温39.5℃,局部皮温高,深压痛,经抗感染治疗无效,局部穿刺抽出少量脓性液体。进一步治疗中,下列错误的是()

A . 联合运用大剂量抗生素
B . 局部制动
C . 全身支持疗法
D . 局部减压引流
E . 病灶清除术

观察意外死亡在不同年份的变化趋势,宜选择的图形为()。 直方图。 直条图。 圆图。 普通线图。 统计地图。 一新生儿出生时有重度窒息,生后24小时烦躁、肢体抖动。体检:体温正常,前囟饱满,肌张力增高,瞳孔等大,心肺听诊正常。血白细胞11.0×109/L,中性粒细胞0.65,血钙2.4mmol/L,血糖2.5mmol/L。哪项治疗措施不妥() A.维持正常血压。 心率、呼吸监护。 腰椎穿刺放脑脊液。 控制入液量60ml/kg。 20%甘露醇0.5g/kg,q8h。 志贺菌感染中,哪一项不正确() 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无动物宿主。 宋内志贺菌多引起轻型感染。 福氏志贺菌感染易转变为慢性。 急性中毒性菌痢以小儿多见。 感染后免疫期长且巩固。 关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 多发生在长骨的干骺端。 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 早期确诊主要依靠局部分层穿刺。 X线检查一般在发病2周左右才显示骨质破坏和骨膜反应。 胰腺钩突前面,CT显示二个血管断面,应是() 门静脉(右)、脾静脉(左)。 肠系膜上静脉(右)、脾静脉(左)。 肠系膜上动脉(右)、肠系膜上静脉(左)。 门静脉(右)、腹腔动脉(左)。 肠系膜上静脉(右)、肠系膜上动脉(左)。 男,8岁。左大腿下段疼痛、肿胀1周。体温39.5℃,局部皮温高,深压痛,经抗感染治疗无效,局部穿刺抽出少量脓性液体。进一步治疗中,下列错误的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大剂量抗生素不能控制症状者,即应作局部骨钻孔手术,用以引流与减压。引流越早、越彻底,防止感染扩散和缓解症状的效果越好。可于骨洞内放两根塑料管作连续冲洗吸引治疗。近侧放细管,连接输液瓶滴入抗生素溶液。24小时连续滴入1500~2000ml。剂量相当于每日全身用量的1~2倍。远侧放粗管,头端开几个侧孔,尾端连接负压吸引瓶,然后将伤口作整层缝合,开始冲洗与引流。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