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温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306西医综合之生物化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DNA 变性
功能发生降低或消失。
2. 帽子结构(capstructure )。
【答案】帽子结构是真核细胞中mRNA 的
焦磷酸与mRNA 的
常有三种类型端核苷酸相连,形成端有一段特殊的结构。它是由甲基化鸟苷酸经通
分别称为O 型、 【答案】DNA 变性是指DNA 双链解链,分离成两条单链的现象,不破坏一级结构,而生物I 型、II 型。0型是指末端核苷酸的核糖未甲基化;I 型是指末端一个核苷酸的核糖甲基化;II 型是指末端两个核苷酸的核糖甲基化。这里G 代表鸟苷,N 指任意核苷,m 在字母左侧表示碱基被甲基化,右上角数字表示甲基化位置,右下角数字表示甲基化数目,m 在字母右侧表示核糖被甲基化。这种结构有抗核酸外切酶的降解作用。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它有助于核糖体对mRNA 的识别和结合,使翻译得以正确起始。
3. 米氏方程。
【答案】米氏方程是指表示一个酶促反应的起始速度(V )与底物浓度([S])关系的动力学
方程
4. 异促效应。 它是在稳态理论基础上推导得出的。
【答案】异促效应是指非底物分子的调节物对别构酶的调节作用。
5. 编码链(coding strand)。
【答案】编码链是指与模板链互补的那一条DNA 链,对于某一特定基因而言,DNA 分子中作为转录模板的那一条链称为模板链。编码链的碱基顺序与转录产物mRNA 的碱基顺序相对应(只是DNA 中的T 在RNA 中被U 取代)。
6. 联合脱氨基作用(transcleamination )。
【答案】联合脱氨基作用是转氨基作用和L-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的联合反应。氨基酸与酮戊二酸经转氨作用生成or 酮酸和谷氨酸,后者经L-谷氨酸脱氢酶作用脱去氨基的过程。
7. 分段盐析。
【答案】分段盐析是指利用不同蛋白质盐析时所需盐浓度不同,逐渐増加中性盐(常用硫酸铵)的浓度,从而使不同蛋白质先后析出的方法。例如血清中加入50%的
析出,加入100%的
8. 结构基因。
点控制。
可使清蛋白析出。 可使球蛋白【答案】结构基因是指操纵子中表达一种或功能相关的几种蛋白质的基因,受同一个控制位
二、问答题
9. 有两种乳糖操纵子Z 基因的突变株:一种突变株(Z1)不能产生正常的β-半乳糖苷酶,但是透性酶和 转乙酰酶的合成并不受影响(在有乳糖无葡萄糖的情况下);另一种突变株(Z2)也丧失了合成正常的β-半乳糖 苷酶的能力,同时其他两种酶的合成减少了 30% (在有乳糖无葡萄糖的情况下)。试提出上述现象的分子机制。
【答案】在乳糖操纵子之中,Z 基因(β-半乳糖苷酶的基因)位于y 基因和A 基因(分别编码透性酶和转乙酰酶) 的上游,通常上游基因的突变会影响到下游基因的表达,这就是所谓的极性突变(polar mutation)。然而并不是 所有形式的上游基因的突变都会影响到下游基因的表达。如果突变的形式是错义突变(missememutation )而不是无义突变(nonseme muta-tion )。根据上述原理可以判定:突变株是一种移框而产生的错义突变,而突变株是因为提前产生了终止密码子可产生的无义突变。
10.将新鲜制备的线粒体与羟丁酸、氧化型细胞色素c 、ADP 、Pi 和KCN 保温,然后测定丁酸的氧化速率和ATP 形成的速率。
(1)写出该系统的电子流动图。
(2)预期1分子羟丁酸该系统中氧化可产生多少分子A TP?
羟丁酸? (3)能否用NADH 代替羟
(4)KCN 的功能是什么?
(5)写出该系统电子传递的总平衡反应式。
(6)计算该系统净的自由能变化值
【答案】(1)
(2)可产生个分子的A TP ,因为细胞色素氧化酶被抑制。
(3)不能,因为NADH 不能自由地通过线粒体内膜。
(4)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使得电子从CytC 离开呼吸链。
(5)
(6)
(7)如在这个系统中加入鱼藤酮,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7)鱼藤酮是一种电子传递的抑制剂,它的抑制部位为复合体工,因此当在体系中加入鱼藤酮以后,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均受到抑制。
11.假定有一酶,若使其活化,需将活性部位组氨酸
中谷氨酸残基侧链的带负电荷的羧基
的最佳反应值是多少? 为什么?
但同时要保证谷氨酸残基侧链Y 羧基解离,带负电荷,所以最合适的pH 的咪唑基质子化,使其能和底物相互作用。仅考虑这一种作用,你认为此反应【答案】pH 值为5.13,因为如果要使组氨酸侧链的咪唑基质子化,即带正电荷,酶所处的pH 环境必须小于其
就是两个基团PK 值的平均值,即5.13。
12.在酶活力测定中,如何保证测定的是酶反应初速度?
【答案】在酶活力测定中,为保证测定的是酶反应初速度,通常以底物浓度的变化在起始浓度的5%以内的速率为初速度。底物浓度太低时,以下的底物浓度变化在实验上不易测准,所以在测定酶活力时,往往使底物浓度足够大,这样整个酶反应对底物来说是零级反应,而对酶来说却是一级反应。
13.测定丙氨酸转氨酶活性的反应系统包括过量而纯净的乳酸脱氢酶和NADH 。在该系统中,丙氨酸消失的速度与分光光度法测定的NADH 消失的速度是相等的。该系统是如何运行的? 请予以说明。
【答案】丙氨酸转氨酶活性测定的这个方法是一种偶联反应试验的例子。在偶联反应中,缓
慢的转氨作用的产物丙酮酸很快地被后续反应消耗掉。因此,乳酸脱氢酶催化一种可指示的反应。
由于每使1分子的丙氨酸转氨就要使1分子的NADH 消失,因此,丙氨酸消失的速度与NADH 消失的速度相等。NADH 的消失可通过用分光光度法于340nm 观察NADH 的消失来监测。两个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图 丙氨酸代谢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