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860微生物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杆状病毒。

【答案】杆状病毒是一种能在昆虫中广泛寄生的病毒,病毒呈杆状,大

外有被膜,含8%〜15%环状dsDNA 。它们可以作为真核生物基因工程的

载体。

2. 烟草花叶病毒。

【答案】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能侵染烟草等多种植物的直杆状病毒,其核心为SSRNA ,外有螺旋对称的衣壳粒包裹,是病毒学研究中的重要模式生物。

3. 花椰菜花叶病毒。

【答案】花椰菜花叶病毒是一种由昆虫传播的侵染十字花科植物的病毒,含8kb 的环形dsDNAA ,存在多种限制性内切酶的切点,可以作为植物基因工程的载体。

4.

【答案】即“五日生化需氧量”,是一种表示水中有机物含量的间接指标,一般指在

下,1L 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进行微生物氧化时,5日内所消耗的分子氧的毫克数。

5. 界级分类。

【答案】界级分类是指对生物进行分界。

6. 碳氮比。

【答案】碳氮比是指在微生物培养基中所含的碳源中碳原子的摩尔数与氮源中氮原子的摩尔数之比。

7. 硫化作用。

【答案】硫化作用是指硫化氢、元素硫和硫化亚铁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氧化生成硫酸的过程。

8. 人畜共患病。

【答案】人畜共患病是一大类可在人类与其他脊椎动物间相互转移的传染病,如狂犬病、鹦鹉热、鼠疫、疯牛病、炭疽病、禽流感、SARS 和口蹄疫等。

二、简答题

9. 简述单个细菌细胞的生长与细菌群体生长的区别。

【答案】区别:

单个细菌细胞的生长,是细胞物质按比例不可逆地增加使细胞体积增大的过程;

细菌群体生长,是细胞数量或细胞物质量的增加。细菌的生长与繁殖两个过程很难绝对分开,接种时往往是接种成千上万的群体数量,因此,微生物的生长一般是指群体生长。

10.机体对细胞内毒素和细菌外毒素的免疫应答有何不同?

【答案】机体对细胞内毒素和细菌外毒素的免疫应答的不同点:

(1)细菌外毒素是细菌分泌到胞外的分子,机体对其免疫应答以体液免疫为主,通过B 细胞识别、活化并产生抗毒素抗体分子使之灭活。

(2)细菌内毒素为细菌胞壁成分,机体对其免疫应答以对细菌的细胞免疫为主,包括吞噬杀伤、补体溶菌、以及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11.不产氧光合微生物通过哪些方式产生能量? 简述这些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和生态分布。

【答案】(1)不产氧光合微生物主要通过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反应产生能量,具有循环式光合

磷酸化的生物都属于原核生物真细菌中的光合细菌,它们都是厌氧菌,分类上被放在红螺菌目中。

(2)红螺菌目的主要科属见以下图解:

它们是一群典型的水生细菌,广泛分布于缺氧的深层淡水或海水中。

12.某细菌在k 时的菌数是102个/ml,经过400分钟后,菌数増加到109个/ml, 计算该细菌的世代时间和繁殖的代数。

【答案】在时菌数x=100. 代时

分钟,400分钟内共繁殖了

在时菌数Y=1000000000。

在上述培养中,该菌的代时为代。

13.微生物的分类单元有哪些?基本分类单元是什么?

【答案】(1)微生物的分类单元的定义:

分类单元是指具体的分类群,如原核生物界、肠杆菌科、枯草芽孢杆菌等都分别代表一个分类单元。

(2)细菌的分类单元有:

细菌的分类单元也分为七个基本的分类等级或分类阶元,由上而下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在分类中,若这些分类单元的等级不足以反映某些分类单元之间的差异时也可以增加亚等级,即亚界、亚门...... 亚

种,在细菌分类中还可以在科(或亚科)和属之间增加族和亚族等级。

14.什么是学名?举例说明什么是双名法?

【答案】(1)学名的定义:

学名指一个菌种的科学名称,它是按照《国际细菌命名法规》命名的、国际学术界公认并通用的正式名字。

双学名的定义:

双名法指一个物种的学名由一个属名和后面一个种名加词两部分构成。属名的词首须大写,种名加词的首字母须小写名人(包括由人名或地名等专用名词衍生的)。出现在分类文献中的学名,在上述两部分之后还应加写3项内容,即首次定名人(正字体,用括号括住)、先定名人(正体字)和现定名的定名年份。如在一般书刊中出现学名时,则不必写上后3项内容。双名法的简明涵义如下:

例如:大肠埃希氏菌

15.何谓三域学说?提出此学说的根据是什么?它在目前面临何种挑战?

【答案】(1)三域学说的根据与定义:

三域学说是20世纪70年代以末,由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Woese 等人提出来的学说,他们对各大量微生物进行16S 和核苷酸顺序的同源性进行测定,并比较其同源性水平后,提出三域系统。三个域指细菌域、古生菌域和真核生物域。

(2)目前三域系统所面临的挑战有:

①16S 和的分子进化很难代表整个基因组的分子进化;

②已知许多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和它们表达的功能蛋白更接近于细菌而非接近于古生菌等。

16.简述极端嗜盐古生菌光介导ATP 合成的机制。

【答案】极端嗜盐古生菌细胞内细菌视紫红质的视觉色基,通常以一种全一反式结构存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