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行政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行政组织与民间组织的区别; 行政组织与民间组织

【答案】(1)行政组织和民间组织的定义

行政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行政组织,除政府行政组织外还包括立法、司法、企业、事业等部门及社会团体中有行政职能性质的机构。狭义的行政组织,则专指为推行政务,依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系,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政治性与社会性、法制性与权威性、系统性与动态性的特征。

民间组织是自愿组成,为实现共同意愿,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民间组织必须到政府部门申请登记,经核准后方可进行活动。

(2)行政组织和民问组织的联系和区别

①行政机关是按宪法和法律程序组建的。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行使国家行政权,对其管辖内的社会团体具有约束力。而在我国境内的民间组织,不具有国家权力的属性,各民间组织必须依照规定到当地民政部门申请登记,经核准登记后,方可进行活动。各民间组织的章程、规定等,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且仅对其组织成员有约束力。

②对于民间组织的合法活动,行政机关应予以支持,使其更好地表达和维护各自所代表的群体利益,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民间组织作为行政组织的有效补充,在公共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极大地减轻了行政组织的负担,两者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2. 行政复议

【答案】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行政监督法律制度。国家十分重视行政复议,专门制定行政复议法。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是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手段。

3. 政策议程

【答案】政策议程通常是指某一引起公共政策决定者深切关注并确认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被正式提起政策讨论,决定政府是否需要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采取什么行动的政策过程。政策议程实际上也就是政治组织,尤其是国家(政府)确定政策问题的轻重缓急。其基本形式包括:①系统议程,又称公众议程; ②政府议程,又称正式议程。政策议程创立的条件有:①要使社会

问题进入政策议程就必须有问题察觉机制; ②社会问题必须经过一定的政治过程才能进入政策议程。政治组织是形成政策议程的基本条件。国家的民主制度是形成政策议程的基本途径。

4. 行为等级评定法

【答案】个人绩效合约是个体绩效考核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把行为考核与评级量表结合,用量表对绩效做出评级,并以关键行为事件为根据,对量表值做出定位。该方法,可对源于关键事件中有效和非有效的工作行为进行更客观的描述。熟悉一种特定工作的人,能识别这种工作的主要内容,可对每项内容的特定行为进行排列和证实。该方法需要大量的员工参与,因此比较容易被员工所接受。

5. 政府部门绩效

【答案】绩效是效率和效能的总和,其中效率就是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效能则是将实际成果与原定的预期成果进行比较。具体来说,政府部门的绩效概念包含三方一面内容:

(1)公共行政的成本。公共行政成本是指行政活动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空间、时间、权威、信誉等各种有形与无形资源的总称。与其他很多资源一样,公共行政的资源也是稀缺的。公共行政的成本包括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

(2)公共行政的产出与效益。公共行政的产出是指公共行政活动所形成的结果,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 公共行政的效益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比如按时间可以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效益。

(3)公共行政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政府绩效是将公共行政的收益与成本相比而得到的结果。一般而言,公共行政的效率与效能越高,政府的绩效就越好。所以,对政府部门绩效的评估是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反映。

6. 公共危机的五阶段模型

【答案】米特罗夫(Mitroff )提出五阶段模型,将危机管理分为五个阶段:①信号侦测阶段(SignalDetection )即识别新危机发生的警示信号并采取预防措施; ②准备和预防阶段(Preparatidla&Prevention,组织成员搜索已知危机风险因素尽力减少潜在损害; ③损失控制阶段(DamageContainment )即危机发生阶段,组织成员尽力使其不影响组织运作的其他部分或外部环境; ④恢复阶段(Recovery ),尽可能快地让组织运作正常:⑤学习阶段(Learning ,即组织成员回顾和审视所采取的危机管理措施,整理使之成为今后的运作基础。

7. 管理审计

【答案】管理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一种新的审计类别,它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济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及评价并深入剖析的一种活动。它的目的是使被审计单位的资源配置更加富有效率。管理审计利用公开记录的信息,从反映企业管理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若干方一面将企业与同行其他企业或其他行业的著名企业进行比较,以判断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水平。管理审计通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绩效进行评价,为指导企业在未来改进管理系统的结构、工作程序和结果提供了依据。管理审计的内容包括管理过程审计和管理部门审计。

8. 车辆管理

【答案】机关车辆包括机关单位用于工作或生活服务的非私人所有的机动车辆,机关车辆管理的内容可分为业务管理与用车制度管理。业务管理主要以车辆本身以及驾驶、维修与管理人员为对象,技术性强。用车制度管理是以车辆服务的接受者或享受者为对象的管理,与业务管理相比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它不仅关系到机关用车需要的保证,以及车辆使用的计划、经济与合理,而且与廉政建设的要求直接相关。各机关单位在制定用车制度时既要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又要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机关用车的规定。

二、简答题

9. 简述公共关系的特征。

【答案】政府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学一般理论在行政管理中的运用,它既具有公共关系的一般属性,又具有行政管理领域的独特性,其特征具体有:

(1)主体的权威性

政府公关的主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主体即各级政府机关和全体公务员。狭义主体有两类:一是那些公关性质很强的政府机构; 二是直接以“公共关系”命名的政府机构。

与企业、社团等公关主体相比,政府公关的主体更具有权威性。这种权威性来源于政府所拥有的公共权力。它可以运用公关权力对社会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对社会公共事务作出权威性决定和强制性管理。政府的权威性使之习惯于采用强制手段来推行其“产品”(最主要的是公共政策),容易疏于研究公众的的意愿和满意度,造成政府与公众间缺乏有价值和有效的交流、沟通和相互制约。

(2)对象的复杂性

政府公关的对象,即行政管理工作中信息沟通与传播的公众对象,包括:

①内部公众是指政府行政机构内部的一切人员;

②外部公众泛指政府管辖范围内的广大公众,包括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群众、各类企事业单位、各种社团组织等,此外还包括国际公众。

相比较其他组织而言,政府外部公众的构成最广泛也最复杂。政府工作的任何方面都要与公众沟通,要了解公众对政府的期望和要求,并及时、正确地向公众告知和解释政府的有关政策和行为。政府的有关决策会引起不同公众的不同反应。

(3)传播的优越性

①政府的组织传播严密有效

政府信息通过强大的组织传播系统,以行政命令、公文、会议、内部网络等形式在政府内部流动,并借助公共权力,通过政府公告等形式向社会公众传播。

②政府控制着大众传播媒体,把握国内社会舆论的绝对主导权

我国大众传媒制决定了大众传播媒体首先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要为传播政府的政策服务。 ③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政务的推行使政府网络公关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