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结构性流动

【答案】结构性流动是指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社会结构改变了,从而造成的人们社会地位的变化,如科技发展减少了农业人口,增加了城市人口。结构性流动是由外在原因推动的,不反映个人对这种流动所抱的种种态度。

2. 不遵从越轨

【答案】不遵从越轨(nonconforming deviant)与反常越轨不同。不遵从越轨者相信规则是坏的,以至于有必要通过蓄意和集体的违反它而向它进行道义上的挑战。同希望隐瞒其行为的反常越轨者不同,不遵从越轨者吸引人们对其行为的注意。他们的目标不是个人得失而是改变规则。

3. 城市建设

【答案】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的、持续的社会工程、主要是指在经济增长和政府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发展社会事业,改善社会治理,增进社会融合,保障社会的可持续性,从而全面提升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福利水平,实现社会和谐和永续发展。

4. 政治社会化

【答案】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个体通过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治立场(包括政治信仰、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等)和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1958年,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和罗伯特·海斯首次提出了“政治社会化”的概念。现在,政治社会化已经成为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政治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政治社会化对政治系统进而对整个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具有两个方面的促进作用:①从个体的角度来讲,它培养个体的政治参与热情和能力; ②从社会的角度来讲,它培养个体对某种政治制度和政治价值的认同、忠诚和责任感。个体的政治参与热情和能力是现代民主制度运转的必要条件,否则,即使设计得十分精致的政治制度也会沦为一具空壳。

5. 常人方法学

【答案】本土方法论,又称常人方法学、俗民方法论,是美国社会学家加芬克尔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它主要研究人们在日常互动中如何建立和共同使用对现实的定义,详细考察社会成员在建构和解释他们的社会现实并对其赋予意义时所使用的方法和步骤。

6. 《自杀论》

【答案】《自杀论》是涂尔干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涂尔干运用他自己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一书中所阐释的科学研究方法来研究一个具有重要道德意涵的社会问题的典型范例,涂尔十对社会现实的道德关怀和他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科学主张在这本书中得到了近乎完美的结合。在该书中他通过对自杀现象的分析来说明社会现象与社会整合之间的关系。涂尔干讨论了甲种自杀类型。第一是利他性自杀,即牺牲个人而维护社会和群体的共同原则或共同利益。第二是利己性自杀,利己性自杀是对个体地位和价值过分强调、在社会现实中又难以兑现的条件下发生的。第三是失范性自杀。当人们在动荡不安中失去某些原有道德观念或价值原则支持,很多意想之外的事情不断地在现实中发生,并且个人在原有观念系统中形成的选择受挫时,失范性自杀就会较多出现。涂尔十在机械社会向有机社会的进化过程中,在个人地位、利益同社会整合力度强弱的矛盾关系中,展开自杀问题的研究。研究自杀现象是研究社会整合和社会团结问题的一种具体层面,根本目的是要揭示怎样才能获得一种稳定而健康的社会团结。

7. 无讼(费孝通)

【答案】“无讼”一词源自孔子语:“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论语颜渊》意思是我审判案件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我的目标在于使人们不争讼。无讼现象是在古代中国很有影向法律诉讼观念,甚至时至今日它还在广大的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着。简言之,就是说,人们在发生纠纷时不主张利用诉讼法律来解决问题,而是利用传统的伦理道德等观念来调节协调。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过,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还得看人民怎样去应用这些设备。更进一步,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还得先有一番改革。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加以改革,单是推行法律和法庭,结果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己先发生了。

8. 形式性合理与实质性合理

【答案】在一个经济系统中,如果所有的行动都可以用量来表不,即能被计算并尽可能以货币单位这一形式来表示,那么这些行动在形式上是合理的,即属于形式合理的经济行动。其合理性的程度由计算的可运用程度决定。

实质合理性是指通过一种以经济为取向的社会行动方式,根据某些价值的基本要求,向现存的人的群体供应产品。其合理性的程度与产品的实际分配方式以及被提供产品的人群的范围有关。实质合理性并不满足于日的合乎理性的计算,而是要提出伦理的、政治的、功利主义的、享乐主义的、等级的、平均主义的或者某些其他的要求,并以此用价值合乎理性或者在实质上日的合乎理性的观点来衡量经济行为的结果。

二、简答题

9. 结合中国的社会转型,用社会学理论观点说明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答案】(1)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乃至社会

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谁胜谁负,集中地体现在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较量上,社会主义要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取决于‘白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取决于它的科技、教育,说到底取决于人的素质。

(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强调指出:“物质文明是基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牢牢把握,毫不动摇,但是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破坏,甚至社会也会变质。”这说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紧密联系、互相制约、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的辩证关系。

(3)在涂尔干看来,全部社会事实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①物质性的社会事实,包括:社会群体的地理环境、人口的分布、数量及密度、人们之间的交往情况、交通状况、住房式样等;

②非物质性的社会事实,即精神性的社会事实,又称“集体意识”或“集体表象”,包括:宗教、道德、法律、习惯、风俗、时尚、舆论、公共情感等制度性或非制度性文化。对物质性的社会事实进行改造和建设就是物质文明建设,对非物质性的社会事实进行改造和建设就是精神文明建设。

(4)现阶段,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0.性社会学所说的性,与你的日常认识有哪些异同?

【答案】(1)在性社会学的视角下,其含义主要包括:

①性是一般存在,不是特殊现象;

②性是社会化的行为,不是单纯的生物属性;

③性是人际活动,是网络化的组织,不是个体的独自行为;

④性是情景中的现象,不是随心所欲; 是初级生活圈的构成之一,

(2)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性

在古代汉语中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性”这样一个概念与词语。后传入中国,才逐渐地被使用和发展,直到今日。不是独立行为。经日本的译者把英文sex 翻译成“性”,

11.社会群体有哪些基本类型?

【答案】社会群体的基本类型包括:

(1)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划分)

①初级群体

初级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

②次级群体

次级群体,又称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是指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