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47社会学概论[专业学位]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47社会学概论[专业学位]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 . 2 2018年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47社会学概论[专业学位]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二)12 2018年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47社会学概论[专业学位]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三)21 2018年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47社会学概论[专业学位]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四)31 2018年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47社会学概论[专业学位]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五)38

一、简答题

1. 什么叫社会问题了请简述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

【答案】(1)社会问题的含义

①广义上,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问题;

②狭义上,特指社会的病态和失调现象,指的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2)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

社会问题的要素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①必须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情况;

②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的社会生活;

③这种失调引起了社会多数成员的注意;

④这种失调必须运用社会力量才能予以解决。

2. 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在血缘、地缘与业缘关系上面临哪些新问题?

【答案】社会学通常从联系人际关系的纽带上,将社会关系分为三个方面: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在我国改革发展的新时期,这三类关系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1)血缘关系问题

一些人利用职权为亲属谋取私利,近年来,媒体上关于“富二代”、“官二代”的讨论,都是血缘关系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新局面下提出的新问题,对此应认真对待和研究。

(2)地缘关系问题

①背景

农村剩余劳动力突出,每年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总数达2.6亿,如此大规模的人口在地域之间的迁移,造成了世界罕见的“春运”难题。

②途径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通过进行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来实现,而在处理城镇化的地缘关系问题上,一个核心环节就是我国特有的“户籍制度”。

③制度

户籍制度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地缘关系的相对稳定性,但另一方面,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人口的流动、约束了机会的均等。为了实现现代化、城镇化,我们也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逐步

改革我国的户籍制度,最终实现中国公民在地域关系上的机会均等。

(3)业缘关系问题

①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体制多元化,包括私营企业、个体经营、外商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单位、联营、合资企业、港澳台商人投资企业等。实际运作中的体制比这些还要复杂得多,比如承包的、转包的、出租的、租柜台的、包丁队式的、挂靠式的、交管理费式的,等等。

②问题

这些新的体制以及新型就业关系,都是在比较短的时期内发生的,很多方面的规章规则还不完善,还有不少体制上的漏洞。所以,当前我们面临着劳动纠纷、劳资纠纷频发的局面。近些年,上访上告、信访告状的,大多属于业缘关系方面的问题。

3. 简述发展中国家“迟发展效果”的主要特点。

【答案】发展中国家“迟发展效果”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目的、有计划、赶超型的现代化过程。

①发展中国家一般是在同发达国家的强烈对比中,特别是在与发达国家的种种不平等关系以及屈辱的殖民地历史经历中,感到了自己的落后与贫穷,因而激发了社会现代化的决心和目标,试图使自己的国家也强大和发达起来。这种有目的的社会现代化过程,一般表现为借鉴甚至模仿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和发展道路。

②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存在着借鉴和模仿的可能,因而它们都试图跨越发达国家所经历的某些阶段,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赶超”因而成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的一个突出特征。为了实现“赶超”的目标,发展中国家一般采用某种程度上的“集中化”和“计划化”,以促进社会现代化过程。

(2)异质文化或外来模式的引入与接受。

①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与“早发”国家的现代化过程有一个重要区别,即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一般是由外部环境引发和带动的,或是受到外来的打击与刺激,或是由外来的殖民主义者引发的。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其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从外部输入种种现代化因素,包括经济模式、社会价值观念、发展战略、科学技术等。

②异质文化和外来模式的引入和接受,会带来许多特殊的效应。

a. 外来因素,包括现代化因素的输入,必然不可避免地要同本国社会原有的传统因素和社会结构发生对抗,引发多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甚至民族矛盾和冲突。

b. 这种基于外部因素引发的现代化过程,会造成社会的急剧变革和发展,使原有社会结构关系解体或重组。因此,这些国家的现代化过程比起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常常表现得更加不稳定,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中断”的情况。

c. 来自发达国家的“示范效应”,会形成巨大的社会压力,损害发展中国家的正常稳定发展。

发达国家在物质生活、制度结构、价值观念和消费方面所产生的示范效应,一方面使这些国家人民产生过高的企望,形成超越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的急迫心理; 另一方面,迫使国家和政府被迫采取急功近利的策略。

4. 社会学研究主要有哪些范式?

【答案】在社会学发展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逻辑特征以及所采取模式的不同,社会学的范式大体可概括为三大类型:实证范式; 解释范式:批判范式。其主要内容如表所示。

5. 比较西方社会学家有关城市问题成因的儿种理论。

【答案】(1)城市决定论

这一学派以齐美尔及沃思为代表。该学派以工业革命以来近现代城市所具有的社会生态学上的特性作为解释城市问题起源的基本依据。它认为人口的高度集中及高人口异质性等城市特性,会造成一种社会解组现象,社会控制力因此减弱,个人对社会的疏离感增加,由此而引致各种不良现象的发生。

(2)人口构成论

认为城市问题与组成城市的某些人日群体自身所具有的性质有关。在分析城市、郊区或乡村在社会问题上的差别时,重点应放在居住于这些不同社区居民的性质上。甘斯进一步讨论为何像贫穷问题、犯罪问题、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等这些问题在乡村、郊区社区中比较少见。他认为其原因乃是移居郊区的居民大体上有一种共同特点,即“家庭中心主义”。

(3)亚文化论

一群人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相处,乃渐渐形成一种相互了解与接受的规范、价值观念、态度与生活方式,即“亚文化”。心理上、互动上的帮助、同情与支持是该亚文化群体得以长期存在的一个基本条件。若缺乏“亚文化”以及人际互动上的相互帮助与支持,则该群体往往无法在社会上继续生存,社会问题也就不可能发生。

(4)比较与评价

以上三种学说对于我们理解现实的城市问题不无启发与借鉴价值。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 ①三种学说都有偏颇之处。城市决定论把人仅仅看做是城市环境或城市特性的被动物,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