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991西方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摘要

一、判断题

1. 利用政策调节经济应该遵循规则还是应相机抉择,经济学家关于这一问题的观点并不一致。

【答案】T

【解析】经济学家关于经济政策有两个问题一直处于争论之中:政策应该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经济政策应该根据规则实施还是斟酌处置。关于这两个问题的观点并不一直。

2. 在费雪的两期消费模型中,利率上升意味着储蓄的回报率提高,因此储蓄必然增加。 ( )

【答案】F

【解析】利率提高使预算约束线变陡,产生两种效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种效应都增加第2期消费。但替代效应使第1期消费减少,收入效应使第1期消费增加,综合起来,利率上升对第1期消费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因此储蓄也不一定增加。

3. 根据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货币需求与财富数量和通货膨胀按同一力一向、与其他资产的收益按相反方向变动。( )

【答案】F

【解析】货币需求与通货膨胀、其他资产的收益与货币需求呈反方向变动,财富数量与货币需求呈同一方向变动。

4. 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卜购买美元时,本国的货币供给量就减少了。( )

【答案】F

【解析】一国在外汇市场上只能用本国货币购买美元,因此,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购买美元时,本国的货币供给量就增加了。

二、选择题

5. 当经济学家们谈及通货膨胀税时,他们指的是( )。

A. 在通货膨胀时期生产率的提高

B. 作为通货膨胀后果之一的货币价值的下降

C. 通货膨胀时期税收趋干卜升的现象

D. 作为通货膨胀后果之一的价格变动的代价

【答案】B

【解析】通货膨胀税指政府以通货膨胀政策代替增税,从通货膨胀中获得的收益。通货膨胀税是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货币持有者为保持实际货币余额不变而遭受的损失。由于物价水平的上升使得

货币持有者手中的钱不值钱,也就是货币的价值下降。

6. 根据费雪的消费理论,如果实际利率为正,那么( )。

A. 用第一期的收入衡量的第二期消费成本低于同等数量的第一期消费

B. 第二期的收入比第一期的同等数量的收入值得更多

C. 消费者将不愿借钱,从而其第一期的消费小于第一期的收入

D.A , B , C 均正确

【答案】A

【解析】当实际利率为正,消费者从现期收入的储蓄上赚到利息,使得未来收入的价值小于现期收入的价值。同样,由十未来消费由赚到利息的储蓄支付,所以未来消费的成本小于现期消费。

7. 在古典区域,下面哪种情况会引起收入增加?

A.LM 曲线不变,政府购买增加

B.LM 曲线不变,政府购买减少

C.Is 曲线不变,货币供应量增加

D.IS 曲线不变,货币供应量减少

【答案】c

【解析】在古典区域意味着LM 曲线垂直,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有效。因此,IS 曲线不变,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引起收入增加。

8. 菲利普斯曲线的存在意味着( )。

A. 存在豁性工资

B. 预期在短期内无效

C 预期在长期内无效

D. 短期内无工资与失业间的替代

【答案】B

【解析】一般认为菲利普斯曲线在短期内有效,在长期内是无效的。因为在短期内人们难以进行合理的预期; 而在长期内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会导致较高的通货膨胀预期,使得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从而使得长期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替代关系不再存在。所以,如果说菲利普斯曲线存在,说明预期在短期内是无效的。

三、名词解释

9. 法定准备金率

【答案】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三大传统政策工具之一,是指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金额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中央银行对法定准备金率的规定,最初是为了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保护存款人的存款

安全,以后逐渐把它作为控制信用规模和货币供给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当法定准备金率提高时,银行系统某定量准备金所能维持的负债和信用额度便下降。相反,当法定准备金率降低时,某定量准备金所能维持的负债和信用额便上升。因此,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是一种信用收缩的措施; 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是一种信用扩张的措施,最终都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多少。

中央银行为了控制信用的过度扩张可以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它一方面减少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用于贷款的资金,另一方面使得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减少,从而收缩银根、减少货币供给、减少投资、抑制总需求; 反之,当经济处十衰退和高失业时期时,中央银行可以降低法定准各金率,以增加货币供给、增加投资、刺激总需求。

10.滞胀与通货紧缩

【答案】(1)滞胀指经济处于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率同时并存情况下的状态。滞胀最初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经济状态超出了凯恩斯主义和菲利普斯曲线所能解释的范围。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并存的,但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相互交替的关系。滞胀现象表明通货膨胀和失业不旱交替关系,因此凯恩斯主义政策不能调整滞胀状态。

(2)通货紧缩指在经济均衡的状况下,由于企业债务负担加重、货币供给锐减或银行信贷收缩等原因造成投资需求突然下降或泡沫破灭,居民财富萎缩造成消费需求突然剧减等原因使总需求下降,从而出现供给大于需求,于是物价水平显著、持续地下降。

11.净出口

【答案】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等于出口减进口。在用支出法核算GDP 时,只有净出口才应计入总支出。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小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应从本国的购买支出中减去; 而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应计入本国购买支出中。

12.补偿性财政政策

【答案】补偿性财政政策是一种积极的权衡性财政政策。这种政策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功能是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发展,预算既可以盈余,也可以赤字。补偿性财政政策为斟酌使用财政政策中的一种,即交替使用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补偿性财政政策思想与以前的平衡预算财政政策思想有很大不同。平衡预算财政政策思想按其历史发展阶段有三种含义: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和充分就业平衡预算。它们的思想都强调财政收支的平衡,甚至以此作为预算目标。

与之不同的是,补偿性财政政策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的是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以及经济的稳定。当均衡收入低于充分就业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预算起初是盈余,政府可减少盈余甚至造成赤字,如起初是赤字,政府可允许有更大的赤字。总之,按这种思想,政府应当比关心预算平衡更关心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