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航空制造业是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特点,是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往往会推动其它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步发展,同时会对国民经济建设、国防现代化建设、社会科技进步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航空制造业也呈现出不断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自1997 年我国航空工业进入国际市场以来,航空企业先后承担了美国波音、欧洲空客、加拿大航空公司和法国宇航等公司的转包生产业务。在航空产品国际贸易极具增长的今天,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已经成为企业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而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成本。由此看来,产品成本的高低成为现阶段决定产品竞争力的核心。由于航空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呈现涉及部门多、设计更改频繁、工作量大、周期长等特点,使得其产品的成本归集十分复杂,传统的以同质性为前提的成本归集和分配方法显然已经不能揭示航空产品成本的本质,企业亟待寻找新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产品成本的核算。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的思想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末,随后,由哈佛大学教授卡普兰(Robert S. Kaplan)在其著作《管理会计相关性消失》(Relevance Lost: the Rise and Fal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中明确提出,并由库珀(Robin Cooper)和卡普兰对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由于作业成本法可以通过多层次的间接制造费用分配标准提供比传统成本法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逐渐受到会计界的普遍重视,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本文针对航空制造企业在成本核算和优化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将作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运用于企业的具体实践,以中国航空制造企业中航飞机转包生产项目的5种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产品的成本核算,同时基于产品生产流程中的作业分析,通过作业管理,运用作业减少和消除、作业选择和共享等方法进行流程优化,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新的视角和模式。最后通过对该企业的案例分析,以期为我国企业,特别是航空制造企业引入作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提供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