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语言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语言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一) . 2 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语言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二) . 7 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语言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三) 14 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语言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四) 20 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语言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五) 26
一、名词解释
1. 谱系分类
【答案】谱系分类是指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谱系分类可以用起于一根而不断分叉的“谱系树”图形来表示。所有由同一个祖语分化出来的语言,是亲属语言,组成一个语系。同一语系中的语言还可以再根据它们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语言等。语系的形成是一种语言长期地、不断地分化的结果:祖语(母语)分化为不同的语族,一个语族又分化为不同的语支乃至语群,一个语支或语群再分化为不同的语言。
2. 音素和音节
【答案】音素和音节是语言中的两个基本的语音单位。
(1)音素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音节由音素构成,如“刊(kan )" 它可以划分出“k.a.n ”三个音素。音素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在语音学与音韵学中,音素一词所指的是说话时所发出的声音。音素是具体存在的物理现象。国际音标的音标符号与全人类语言的音素具有一一对应。例如,“爸”(ba )从音色的角度可以划分出“b ”和“a ”两个不同的音素。“刊”(kan )可以划分出“k , a , n ”三个音素。音素可以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2)音节
音节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语音单位。每发一个音节时,发音器官的肌肉,特别是喉部的肌肉都明显地紧张一下。每一次肌肉的紧张度增而复减,就形成一个音节。几次紧张就有几个音节。一个音节可以只有一个音素,也可以由几个音素合成。例如“西安是一个美丽的古城”(xi an shi yi ge mei 1i de gu cheng),发音器官紧张十次,是十个音节,写下来是十个汉字。一般说来,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3. 联想意义
【答案】联想意义是指一个词除了它的基本意义以外所具有的附加涵义。如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象征功能等。
(1)词的感情色彩等其他意义是附着在词的概念意义上的。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感情色彩。
(2)语体色彩是应言语交际有多方面不同的“得体”需求而产生的,如口语体和书面语体,前者适用于朋友之间等随意的、面对面的私人交际的场合; 后者适用于教育、学术、宗教等领域和
国与国之间、上下级政府或机构之间等严肃、正式的非私人性交际场合。
(3)词的象征意义常和语言的民族文化特征相关,比如“喜鹊”在捷克语中叫strake ,基本概念和指称与汉语的“喜鹊”是相同的,但在捷克语中却是小偷小摸的象征,与在汉语中喜庆的象征意义人不相同。
4. 语音
【答案】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有意义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或者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颤动,具有物理属性;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还具有生理属性; 更重要的是,语音要表达一定的意义,于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必须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所以语音又具有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二、简答题
5. 词义的演变有哪些主要的情况?
【答案】词义的演变,就词的某个意义本身的演变来说,有深化、扩大、缩小和转移等情况; 就一个词所具有的意义的数目的演变来说,有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
6. 一种语言的语音规律的作用有哪些限制?
【答案】语音规律就是把一定历史时一期内语言中发生的语音演变过程加以概括的公式。一种语言的语音规律只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地域范围和一定的条件下起作用。语音规律的作用虽有多重限制,但在限定的范围内却具有高度的严整性。凡是时间、地域、条件都相同的某一类音,都按照规律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出现“例外”,它也可以在时间、地域、条件上找出特殊的原因。
7. 简述手势论的内容,并指出其错误。
【答案】(1)手势论的内容
“手势论”认为原始语言是手势语。例如,德国的心理学家冯德认为,在最古的时候,人们用“手势语”表达思想,声音只用来表达感情,也就是说,“手势语”是第一性的,到了后来,人们才用声音来表逢达思想。又如苏联语言学家马尔认为人类开始时没有有声语言,只有“手的语言”,他认为人们最初劳动的时候要拿手去和事物接触,随着手和事物接触时所采取的不同的姿势,这些手势就变成了不同事物的符号; 最初劳动和交谈不分工,进行劳动同时就是以各种手势进行交谈,后来劳动和交谈分工了,手势就变成了独立的交谈的工具。
(2)手势论的错误
①和事物接触的东西并不一定就会变成事物的符号。以手从事劳动和进行交谈自古以来就是两回事,交谈是在劳动的需要下产生的,不等于劳动,人类历史上并没有劳动与交谈不分工的时代。
②手势既不具备声音材料和意义的要素相结合的基本结构,又不足以帮助人们充分的交流思想,进行思维。
③“手势语”运用起来是十分不方便的。在劳动的过程中如果用手势来进行交谈,势必停止工作,以便腾出手来比划,而其他人也得把工作停下来看着他。而且思维是复杂的精神活动,手势不能充分地、而且往往不能正确地表达思维活动的成果。
8. 请说明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关系。
【答案】(1)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基本词汇是语言词汇中的主要东西,是词汇中稳固的部分,而一般词汇则是词汇中流动的部分,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迅速地得到丰富和充实。
(2)在词汇的发展中,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是互相影响的。基本词汇是语言词汇发展的基础,利用原有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构成的新词不能脱离基本词汇中的词。在基本词汇基础上产生的新词,开始的时候都是一般词汇中的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之中有些词也可以进入基本词汇,使基本词汇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9. 词义是什么?
【答案】词义就是某一语言中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是客观对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反映,它的形成要受到语言词汇系统的制约。理性意义是词义的基本的构成成分。词义中还可以有附加于理性意义之上的某种色彩,即一般所说的形象色彩、感情色彩、风格色彩等。
10.描写下列音素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m]是双唇、浊、鼻音; [t]是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
浊、边音;
舌尖后、浊、颤音; [w]是双唇、浊、半元音。
【答案】
11.什么是句子?
【答案】句子是表达完整思想的具有一定语法特征的、最基本的言语单位。每一个句子不仅表达一定的客观内容,而且还表达说话人对说话内容的主观态度。
12.各种语言的语法的发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答案】各种语言语法的发展的共同特点有:
(1)语法中的任何演变都是缓慢的。新的语法成分的产生,或旧的语法成分的演变和消失往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更不用说整个语法系统的发展了。
(2)语法的发展都有某种共同的趋向,即都是向着愈益精密和完善的方向不断地改进自己的规则,并且不断地用新的规则充实起来。语法是人类思维长期抽象化工作的巨大成果,所以,语法必然向着愈益精密和完善的方向发展。
是舌根、浊、鼻音; 是舌尖中、是舌尖中、送气、清、塞音;[d]是舌尖、浊、塞音; [s]是舌尖前、清、擦音; [r]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