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宁夏大学回族研究院704社会学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运行

【答案】社会运行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社会运行大体上包括两个方面:①纵向运行,是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②横向运行,是指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社会诸系统的交互作用。

2. 心理还原论

【答案】心理还原论坚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一人的心理或行为一一是一种更高层级的现象,对它的研究可以用低层级事物(如原子、神经元、基因等)及其相关理论(如物理学、生理学、生物学)来加以解释与说明。心理学还原论还可以分为本体论的还原论和方法论的还原论。

3. 非正式制度

【答案】非正式制度,又称非正式约束、非正式规则,是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得到社会认可的约定成俗、共同恪守的行为准则,包括价值信念、风俗习惯、文化传统、道德伦理、意识形态等。在非正式制度中,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地位. 因为他不仅可以蕴涵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性,而且还可以在形式上构成某种正式制度安排的“先验”模式。

4. 代差

【答案】代差是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代差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变化的速度和程度。代差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代差是社会文化在“遗传”过程中的“变异”,是下一代对上一代文化的扬弃。对代差的性质要做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肯定代差两方中的任何一方,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 社会拎制

【答案】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社会学研究中一般在广义上使用社会控制这一概念。

6. 三阶段规律(孔德)

【答案】孔德认为,社会历史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过渡,其根本原因是由全部社会现实的各部门的矛盾所引起的,它包括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和才智方面。但孔德认为才智是主要的,

,并根据“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将人类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神学阶段,

又名虚构阶段; 形而上学阶段,又名抽象阶段; 科学阶段,又名实证阶段。

(1)神学阶段,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人类智慧的必然出发点。在这个阶段,神学占统治地位,人类解释各种现象的存在,都归因于生命体或与人类相似的力量。在这一阶段,人类智力的特征是:自由幻想,寻找事物现象的根源,探索万物的内在本质,追究事物的最后原因,即要求获得绝对的知识。于是,人们对自己所不能及的情况,便求助于超自然的力量一神,用神学的思维方法来解释探究世界上各种现象的原因。

(2)形而上学阶段,是人类思维发展的过渡性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乞灵于抽象的实体,以形而上学(超经验)的抽象概念代替了超自然的“神力”,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来解释一切,以求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的绝对知识。在此阶段,科学知识受形而上学的支配,力求在经验的自然现象背后寻找抽象的物质或精神的本性,各种科学知识都是由形而上学的抽象概念构成。

(3)实证阶段,人类智力发展的最高阶段。在这一阶段,人类只观察各种现象,并找出各种现象之间在某个时期或过去可能存在的经常联系。人们不想找出事情的缘由,而只是想找出支配各种现象的规律。就是说,在这个阶段人们不再以虚构的超自然的主体或抽象的原则来解释经验现象,“不再探索宇宙的起源和目的,不再求知各种现象的内在原因”。而把知识“局限在经验事实的范围内”,以“发现现象的实际规律”,即发现它们的先后不变的关系和相似关系。所以,这一阶段的科学知识都是经验的、实证的知识。

7. 常人方法学

【答案】本土方法论,又称常人方法学、俗民方法论,是美国社会学家加芬克尔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它主要研究人们在日常互动中如何建立和共同使用对现实的定义,详细考察社会成员在建构和解释他们的社会现实并对其赋予意义时所使用的方法和步骤。

8. 社区

【答案】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一般包括以下四层含义:①社区占有一定的地域,其形态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中。社区之“区”并不是纯粹的自然地理区域。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个“区”乃指一个人文区位,是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的结合。②社区的存在离不开一定的人群。人口的数量、集散疏密程度以及人口素质等,都是考察社区人群的重要方面。③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某些共同的利益,面临共同的问题,具有共同的需要而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某些共同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及社区意识,构成了社区人群的文化维系力。④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二、简答题

9. 在当代社会中公共政策有哪些基本的特点?

【答案】在当代社会中,“公共政策”体现了政府对社会中各种公共事务的十预,它不只是为了解决眼前的和局部的问题,而且是着眼于整个社会的长期发展,通过长期性的、带有明确目的性和计划性的行动体系去调节经济与社会的运行,引导社会的长期健康发展,以实现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标。概括起来看,政府的公共政策具有以下基本的特点:

(1)公共性。“公共性”,即公共政策是面向社会公众,与社会中的公共事务有关的政策,而不是处理政府或其他组织的内部事务。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具体体现在政策主体的公共性、政策对象的公共性、政策目标的公共性和政策过程的公共性。

(2)权威性。公共政策的权威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①政策制定中的权威性,即公共政策要由具有公共权威的组织来制定。

②是指政策实施中的权威性,即公共政策一旦做出,就必须得到有效的执行。公共政策在处理公共事务时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在政策主体的管辖范围内,所有有关的个人、群体和组织都应该遵循其行事。

(3)价值性。公共政策的价值性是指公共政策反映了政府的价值目标,决策者在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各种政策行动的价值优先性做出判断,然后以此为基础来决定公共政策的走向。

(4)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①公共政策致力于实现一些人类所共同遵循的价值目标,制定和实施的某些公共政策有时能够得到社会中各个群体的一致欢迎,具有社会一致性的一面。

②在迄今为止的任何一个社会中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群体之间的利益分化,而公共政策往往处于这些利益矛盾的焦点上,其走向往往与某些群体的利益密切相关。

③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原因,政府的公共政策行动常常很难摆脱利益群体的影响,但同时政府也总是试图要使其公共政策在各个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中寻找平衡,尽可能兼顾各群体的利益。

10.试分析现代社会初级群体衰落的原因及其影响。

【答案】(1)现代社会初级群体衰落的原因

①社会分化加剧,初级群体原有功能不断发生转移。在今天的城市里,儿童从小就被送到了托儿所、幼儿园,以后又上小学、中学以至大学,主要是接受次级群体的教育。这与传统社会中初级群体功能有较大差别。

②随着社会流动的加速、大众传媒的发展、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家庭规模的缩小,人们之间的交往日趋带有短暂性、问接性和功利性的特点。

③在农村中的村落已有解体的趋势,城市中的“邻居”成了纯粹地理上的概念。

(2)现代社会初级群体衰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