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新闻写作教程》近年本科生期末试题汇编
● 摘要
班级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简答题 1. 结合本年度各家媒体年终成就性报道的实际,分析其不同的报道角度。 答案提示:实例略。 成就性报道的选题必须是思想性突出、新闻性强、反映社会和时代亮点,能激起听众的兴奋度和关注度的。同时,它还必定是政府重视,群众关心,对现实生活有强烈的指导作用,有较强的贴近性和可读性的新闻报道。 做成就性报道,最重要的是要将相对比较严肃的政经和社会新闻,通过内容的深度挖掘和报道形式的改进,努力增强其可听性和亲和力,使报道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更加具有说服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典型,大题小做 成就性报道、特别是重大成就报道,往往涉及政治、经济、教育等诸多方面,点多面广,内容庞杂。因此,报道在选取角度和切入点时一定要注意从“小”字上做文章,站得高、看得远的同时,也要想得深、想得新; 在具体策划中又能够针对受众心理,缩短报道和受众之间的距离,通过细微点上的变化达到“见微知著”的效果。(2)从生活中寻找真实的故事 把看似“遥远”的报道主题拉到受众的生活中,贴近他们的“柴米油thm , . 酱醋茶”,寻找到把重大主题化为广大受众最关心的事件的有效载体。 (3)真正了解“成就”是怎么来的 实践证明,重大成就性报道中,群众最不买账的是各种各样的“政绩工程”,生硬地图解政治概念。所以一定要“调查”和“研究”反映“成就”的那些关键数字背后的动力是什么、源头在哪里。 (4)要严肃,更要活泼 把凝重的报道题材与轻松的报道形式融为一体,使人有新鲜感,才能达到真正有效的传播。 【答案】 2. 具体分析一篇失实的报道,找出原因。 【答案】新闻失实,是指新闻报道脱离和违背客观事实而未能反映事实真相的现象,一般分为故意失实和非故意失实两类。 (一)新闻报道 下文是2006年5月9日重庆晚报刊登的报道(记者陈寒星) 渝大女生成南大形象大使 她身高1.68米,是学校公认的美女; 她学习成绩优异,现在是南开大学的形象代言人。
她叫兰花。生长于四川沪州、毕业于重庆渝州大学的她,目前正在南开大学攻读社会学博士和日本爱知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昨日,她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美女博士曾读渝州大学
兰花的本科是在渝州大学文学院度过的,学的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在学校,兰花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不仅每年拿专业奖学金,而且多次获得校内外健美操比赛、民族舞蹈比赛等奖项。
“她成为南开大学的形象大使,我们一点也不觉得意外。她学习成绩优秀,还是学校戏剧节、文艺汇演的顶梁柱。”原渝州大学文学院辅导员王欢老师介绍,兰花是个乐观、豁达的人,在学生会担任文艺部长期间,协调能力、组织能力、业务水平等得到全校老师的首肯。
大学时期的兰花,是学校男生心目中的白雪公主,得到很多男生的追求。不过,同学杨丽说,那时的兰花喜欢的是有磁性嗓音的男生,要英俊高大,还要有琼瑶小说中男主人公般的浪漫。可是,符合这一条件的男生寥寥,于是她也就显得很“高傲”。
当然,她也遭遇许多女生的嫉妒,同学小陈(化名)的女友就是其中之一。因为两人都在校学生会工作,联系比较紧密,她让小陈的女友心里很不痛快。“女朋友把兰花的照片撕了,说是怕我看了乱想。”小陈戏言,像他女朋友这样的,以前不在少数,有时候脱口而出说兰花怎么怎么不错,女朋友就吃醋,闹着分手。
才貌双全当上形象大使
“学校的形象大使不是选美比赛,我们注重的是才貌双全。”昨日,南开大学负责此次形象大使评选的老师介绍,该校公开选拔形象大使有近千人参加,经过第一轮初选,共20名学生脱颖而出。随后,学校将候选者的照片、个人资料等通过学校网站公布,全校学生公开投票,经过一个多月的评选,兰花以1554票的绝对优势当选。
上月初,形象大使评选落幕没几天,兰花再得捷报:今年9月,她将被南开大学派遣至日本名古屋爱知大学攻读农业经济学博士,并将获得该校社会学博士学位。
她的理想是当一名记者
形象大使评选一落幕,兰花的照片就被全国各大网站迅速转载。“女博士不再是灭绝师太的代名词。”有的网友发出赞叹、羡慕,很多男性网友得知26岁的兰花己经结婚,纷纷扼腕叹息。
已结婚两年的兰花说,自己目前的婚姻非常幸福,丈夫赵勇是北京师范大学国际经济学在读博士,两地分居,但是每个星期两人都会相聚。
“远方永远在脚下,今后的路还很长。”兰花说,自己现在家庭、学业都比较顺利,非常幸福。不过,她说,人更重要的是要有社会价值,本科学新闻专业的她,最大愿望是成为一名资深记者,用深邃的眼光洞察社会,用笔记录世界。
(二)评析
(1)2006年5月17日,中国青年报《渝大女生成南大形象大使系假新闻报道多处失实》(作者蒋棒薇)披露,南开大学指出《重庆晚报》的报道存在多处失实:对于兰花同学身高、所学专业等基本信息描述均有错误。负责大赛评选的老师,无人接受过记者采访,而对于兰花大学期间的描述更是纯属虚构。兰花的司学杨丽说,没有记者就那些问题采访过她。此次评选网上投票只有不到一周的时间,而该报道竟说有一个多月。兰花同学最终得票数排名第二,且票数为4129票,与该文所称相差甚远。
(2)((重庆晚报》的这篇失实报道是典型的故意失实。从捏造的采访就可以看出,记者怀有故意造成失实报道的动机,并非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未能按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报道。
①对于兰花的身高、专业以及评选网投的时间、得票数、名次这些信息,记者是很容易核对的,出现错误只能说明记者事先没有通过可靠的渠道进行采访,写稿后又懒于核对。
②对于兰花大学期间的描述“品学兼优的学生,不仅每年拿专业奖学金,而且多次获得校内外健美
操比赛、民族舞蹈比赛等奖项”,违背“在写情节时要严禁想当然”,把新闻写作等同文学创作,把“合理想象”的东西作为事实来写。
③这篇失实新闻之所以能够见报,没有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稿件写完以后一般而言应该送审。除媒体内部把关,审稿者主要是被采访对象,以纠正稿件中的失实之处; 有些重要稿件按规定还要送有关部门审稿,避免宏观上失实。
3. 具体分析下面这篇新闻报道在运用事实说话方面的特点。
附材料:
澳督告别澳督府
新华社澳门(1999年)12月14日电(记者韩松唐卫彬黄燕)今天中午12时许,60岁的澳门总督韦奇立慢, 曼走过澳门市政厅礼堂新铺的大红地毯,亲手为自己的大照片揭开幕帘。他神情有些凝重,鼻子微红。他有一段时问没有说话。
随着深玫瑰红色的丝绒幕帘徐徐拉开,葡萄牙委任的最后一位澳门总督韦奇立的肖像照出现在白色的墙壁上。这是悬挂在澳门市中心这座标志性建筑的第51张,也是最后一张澳督的照片。
按照此间的传统,澳督离任前,他的照片通常要在这座有125年历史的葡萄牙风格的建筑物中挂出。 照片是一幅普通的头像特写。有些谢顶的澳督似在深思。这位澳督在澳门总共工作了8年零8个月。今天,他被澳门市政厅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然而,冉过六天,当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的时候,韦奇立将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在黎明前离开澳门。至此,葡萄牙人己在这块中国领土上居留了446年,进行了长期的殖民统治。澳门回归中国是西方统治在中国乃至亚洲的终结。
今天的仪式只是澳督近期系列告别活动中的一项。从12月9日开始,他就忙着向公务员和神职人员辞行,出席大学的送别仪式,参加土生葡人的告别晚宴,并与下属在大三巴和府邸留下最后的合影。19日下午4时30分,他将最终离开竹仔室官邸。
辞行时,澳督总是谦和地与人们一一握手,并在城区街巷不时主动与相遇的市民寒暄。
韦奇立是葡萄牙南部拉戈阿镇人。他被任命为澳督前一直在军队任职,最高的职务是葡萄牙三军总参谋长。此前他并不十分了解中国。
“今后我会经常回想起澳门,”韦奇立对周围的人说:“她已是我的第二故乡。”
韦奇立说,澳门是独一无二的城市,它不平凡的人们、它的大海、它的文化,它的一切都妙不可言。 澳督在澳门的8年,是澳门历史上极不寻常的8年。在此期间,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通过,首任行政长官、第一届立法会和司法机关均顺利产生。公务员和法律本地化进程加快,中文官方地位得到确立。
“他经常关注澳门的平稳过渡,葡中双方均认同他为保持澳门稳定和保存澳门特色方面而建立对话和争取共识的能力。”澳门市政执行委员会主席麦建智说。
韦奇立说:“令我感到非常骄傲的是过渡期,因为我们一方面与中国政府,另一方面与澳门市民有非常好、非常成功的合作,这一点十分重要。”事实上,中葡在解决澳门问题上的友好协商已被舆论引为处理国际间复杂争端的范例。
澳督夫妇随后与来宾们一起喝了告别的葡萄酒。韦奇立认真地说,将来还会作为一个游客造访澳门,看看未来的澳门。澳督此时露出了笑容,他确信特区政府将以良好的方式履行自己的职责。
韦奇立忆及1991年4月上任时曾对澳门市民做出多项承诺,但至今还有‘些没有兑现。他对此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