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22公共管理综合之公共管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概念题

1. 效用分析

【答案】效用分析是风险型决策的基本方法之一,是指利用效用价值的理论和方法,对风险和收益进行比较,从而进行决策的方法。在一般的决策问题中,决策者对方一案的选择通常是比较不同方案的期望货币收益值的大小,然后选择其中的较大者为最佳方案。但在许多场合,情况井不是这样,最佳方案的选择往往因决策者的价值判断不同而异。在不同风险的情况下,对同等收益,决策可能不同; 在同等风险的情况下,不同的人对待风险的态度也不同,其决策也将不同。

2. 事后评价

【答案】事后评价,是指公共政策执行后对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又称为效果评价,这是对一项政策的最终评价。事后评价在公共政策执行完成之后发生,是最主要的一种评价方式。公共政策评价的主要任务也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考察一项公共政策的执行在客观上对目标群体、政策系统和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综合分析该项公共政策的效果。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的总结,效果评价对公共政策所做的价值判断最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

3. 社会问题

【答案】社会问题是指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当两个以上或很多人的期望与实际状态出现差距时,问题就超出了个人的界限,呈现出团体性或社会性,涉及到具有组织共享性的团体利益和具有社会分享性的社会利益,就需要通过团体协商、公共选择等机制来加以解决的问题。

4. 系统议程

【答案】系统议程又称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诀的这样一种政策议程。从本质上讲,公众议程是一个众人参与的讨论过程,是一个问题从与其具有特殊联系的群体逐渐扩展到社会普通公众的变化过程,即一个问题引起相关群体的注意,进而引起更多人的兴趣,最后受到普通公众的关注。

5. 描述统计

【答案】统计方法一般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是指用归纳性的数值来概括一组数据的空间分布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当统计数据是用来描述数据总体特征时,或当数据量比较小时,可以采用描述统计方法。在公共管理领域,描述统计是大量存在的。

6. 第二部门

【答案】第只部门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机构,其既小属于政府公共部门,也小属于市场经济部门。那此以服务公众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所得不为任何个人牟取私利的机构,都可划入第三部门。因此,在第三部门中,既可以看到一些在形态和功能上更接近政府机构的组织,也可以看到一些在形态和功能上与私人部门中的企业组织相类似的组织,还可以看到一些具有非正式特征的组织。

第二部门的主要特点包括:①它既可能提供私人物品(服务),也可能提供公共物品(服务); ②它主要由正式的组织构成,但这些组织可能是公共组织,也可能是私人组织; ③它在提供物品(和服务)时一般并不以营利为主要目标; ④第三部门的活动往往建立在人们自愿地提供各种资源并在提供物品(或服务)的过程中进行自愿的合作的基础上来解决问题。正因如此,第三部门也称作“志愿部门”。

二、简答题

7. 简述传统层级化组织失效的原因。

【答案】造成传统层级化组织失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项:

(1)环境因素。当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与分化使组织间的相互依存性高于竞争性,环境的变迁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发展。

(2)人口特质的改变。现代社会己发展成为具有高教育水准的社会,人员文化素质的提高,使得人们的工作变换率大大提高; 同时,由于交通工具的便利,人们不再局限于在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工作一辈子。

(3)工作价值观的改变。由于工作价值观的改变,人们开始要求和重视工作上的自主权和参与感。

(4)组织任务与目标的变化。现代组织任务的完成将需要精密的技术予以支持,组织的任务将会变得更复杂和更无法预测,目标亦会变得更加复杂,相互间的冲突也会随之相对增多。

(5)组织结构的改变。未来组织结构的关键字是“暂时性”(temporary ),组织结构必须具备有快速适应与变迁的暂时性系统,以问题为导向,人们不再依层级及角色作垂直的分化,而是以其专长机动地调整。

(6)激励因素的改变。由于人们需求的多元化,具有挑战性的、创造性的下作,将会成为未来组织重要的内在激励因素。

8. 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是什么?

【答案】(1)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的基本精神

公共管理职业伦理是公共管理责任的内在约束机制,其基本精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提供公共福利。所有职业的公共组织都不是为谋求自己的利益而工作的。它们的存在具有崇高的社会、社群或全球的目的。公共组织的行为不能损害普遍的人类价值,而应促进这些价值。

这包括:满足公民合法和合理的需要; 促进公共利益; 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避免或尽量避免其行为给公民造成的损害; 使人民能够享受到公共服务带来的好处。

②忠实地执行法律。公共管理者应该崇尚宪法; 尊重立法部门制定的法律; 接受政府的限制; 遵守行政的规定; 追求正义和公正。公共管理者应该成为宪法和法律尊严的捍卫者,宪法和法律价值的体现者,法律的忠实执行者。公共管理者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重,是因为人们相信他们尊重法律,如果公共管理者执法犯法,那又怎能期望普通公民遵纪守法。

③承担公共责任。具体而言,公共责任要求:公共管理要成为公共利益的保护者,公民财产和公共财产的保护神,要像对待自己私人事务那样精心对待公共的事务; 公共管理行为要尽可能的公开和透明; 公共管理者有义务了解政府政策、法律的意图,并有义务向公民解释报告和宣传; 公共管理者要诚实信用,要致力于建立公民与政府的信任关系,而不能说谎、欺骗、愚弄公民; 公共管理者要回应公民的需求。④为社会树立典范。公共管理职业之所以是公共的,是因为它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公民的关注,公共管理者是一个公众人物,其言行对社会起着示范的作用。在私人生活领域可以接受的行为可能是公共领域所不能容忍的行为。政府如果要想改变公民的行为,它本身就必须通过实践为公众树立榜样:公共管理者要为公众树立一个追求崇高理想,具有各种美德,具有人情和人性,节俭等特征的道德人格。

⑤追求专业的草越。公共管理是一门职业,公共管理者便应该成为出色的职业工作者,追求职业的草越,他们要有奉献于公共服务的精神,并将此作为自己毕生的职业,有职业召唤的精神; 他们应该始终不渝地学习,掌握公务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 应该通过研究、试验、创新促进职业艺术的发展。他们应该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能力; 应该采取企业式管理的方式,以更经济、更有效率、更有效能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 他们应该与各种各样有损职业声誉的官僚现象作斗争。总之,要在追求职业卓越的过程中确认自己的价值。

⑥促进民主。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一种公共管理的价值,更是一种公共管理的方式。在公共管理领域,民主的公共管理要求公共管理者要改变主仆关系,要将自己视为为公众提供服务的仆人; 公共管理者要致力于维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而不是限制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公共管理者在制定政策和决策时要广泛地听取社会大众的声音; 要鼓励、尊重公民的参与,并为公民参与公共事务创造条件; 公共管理者要反对一切对民主制度造成损害的行为; 要超越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

(2)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的要求

在公共管理领域,保持和提升公共管理的职业伦理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一种职业伦理,其实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①政治承诺。如果没有政治承诺的支持,公共管理伦理的倡导便不可能获得成功。政治承诺通常是通过政治言论加以表达,通过政治领导者树立榜样加以证明,通过分配适当的资源加以支持。政治领导者在促进道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首先,作为政治家,他们有义务向其选民负责; 作为立法者,他们掌握着必要的权力实施他们的要求。作为个人或群体,政治领导人可以通过树立良好的道德典范促进伦理的行为,通过自身的榜样消除公众的怀疑和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