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654社会学理论之西方社会学理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交往的形式

【答案】社会交往的形式是指一种相互作用的模式。齐美尔认为,人们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相互作用、联系和行为,其中都存在着一种基本上类似的相互作用模式,即“社会交往的形式”。

2. 社会行动

【答案】社会行动是指行动者以他主观所认为的意义而与他人的行为相关,即以过去的、现在的或将来所期待的他人的行为为取向。作为社会行动,需要具备以下条件:①行动者个人赋予其行动以意义,即行动者个人采取行动的动机;②行动者所采取的行动包含着以他人的行为为目标,即行动者主观意识到与他人的联系。只有具备这样两个条件时,个人的行动才可以称为社会行动。

3. “世界化”与“全球化”

【答案】“世界化”这一概念传达了建立秩序的意图和决心(它是面向全球的倡议和行动)。不仅如此,它还指一种普遍的秩序,即世界性的真正全球规模上的秩序建构。“全球化”主要是指完全非蓄意和非预期的全球性效应(后果),而不是全球性倡议和行动。全球化并不是关于我们所有的人或至少我们中最富有才干、最有作为的人所希望从事的东西,而是发生在我们大家身上的东西,它超越了任何人的计划和行动能力之所及。鲍曼是在此意义上展开了对全球化后果的分析。

4. 法理型统治

【答案】法理型统治是指建立在以下基础上的统治类型,即任何一项法律都是以目的合理性或价值合理性(或两者兼而有之)为目标制定出来的,并努力加以贯彻,包括强迫使之得以实施。这种法理型统治可以采取各种极不相同的形式,“科层制”是其中最纯粹的形式。法理型的统治类型所具有的主要特征:①具有活力和自身规律性的管理系统,其中有着明确的责任权限;②实行职务等级制原则并对各级机关建立牢固的监督制度;③办事程序法规化、条例化,任何法律条文一经订出所有成员都应遵守;④实行不顾情面,照章办事的原则;⑤统治形式只是由于法律的认可才是有效的,统治者只是根据法律规定暂时拥有权力,服从者服从的是法律,而不是某个具体的个人。

二、简答题

5. 怎样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关系?

【答案】对历史唯物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关系的理解:

(1)马克思阐述了有独到立场和丰富内容的社会学理论,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在社会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有着重大影响。仅仅用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这两个哲学范畴来概括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不仅限制了研究马克思社会理论的视野,把大量关于社会现象的社会学论述排除在马克思理论研究之外,而且还阻碍甚至破坏了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割断了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学领域同其他国家对话交流的途径。

(2)社会主义国家对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停留在传统形而上学的层面,重视的是那些高度概括的、作为经验事实本体的本质、规律,亦即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的范畴系统,而直接发生着的大量的丰富的社会事实,仅仅是建构抽象概念体系的材料。

(3)布哈林指出马克思的学说中有社会学理论,这是正确的,但是他把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等同为历史唯物主义,这又是机械的。社会学理论中最基础的范畴与原理同哲学没有清楚的界限,甚至往往是重合的,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社会学来说尤其如此。因此,应当在马克思社会学同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别与联系中进一步研究马克思关于社会学理论的论述。

6. 通过考察话语方式研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方法论意义如何?

【答案】(1)福柯建立了丰富的语言学理论,但不是一般的语言学理论,而是以语言为对象展开的社会学理论。

通过对语言的研究,揭示语言所指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被语言建构起来的,又是怎样在语言的控制下存在、断裂和异变的,福柯称之为“话语实践”。福柯指出话语研究揭示了另外一项任务,即把话语作为系统地形成这些话语所言及的对象的实践来研究。

(2)福柯的语言学研究是由语言触及人的社会行动或社会实践的社会学研究,是在社会学视野里展开的语言学研究。

(3)福柯通过考察话语方式研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人们面向实际的经验过程,虽然话语实践没有形成科学知识,但是这种处于实证性或经验性层面上的陈述,却是科学知识或思想体系得以建立的前提和基础。

(4)福柯通过考察话语方式研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给人们新的启示,让人们更加关注面向实际经验过程的话语实践。

7. 涂尔干社会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是方法论上的整体主义原则。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社会学方法论的准则:

(1)涂尔干强调的社会学方法论的一条基本原则是:必须把社会事实看做“事物”。社会事实是一种独立的客观存在物,因此,社会学能够而且必须以自然科学那种客观态度对社会现象进行

研究。

(2)社会学方法的又一个基本原则是:社会事实能够而且只能用其他社会事实加以解释。这一原则确定了社会学研究的解释层次。以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则是涂尔干的社会观在方法论领域的应用,它体现了涂尔干社会学的基本精神:研究社会必须禁绝任何形式的还原论。

(3)涂尔干社会学方法论的另一个基本原则是:不能把社会事实的起因与它所发挥的功能混为一谈。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构成了社会学的两个不同但又必要的研究方法。

涂尔干社会学方法论的最基本的精神是反对各种形式的还原论,始终把社会学的研究取向(无论是研究对象还是解释原则)限定在社会层次上,这一特点被称为“唯社会论”,这为社会学摆脱各种还原论,及争得独立的学科地位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论述题

8. 评价鲍曼对西方社会学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

【答案】(1)鲍曼对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贡献:

①鲍曼提供了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的最有力的社会学分析

a. 提出后现代性社会学

鲍曼以形象的暗喻而非抽象的哲学语言对后现代社会进行了生动描述,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建构一种分析后现代状况的理论工具一一后现代性社会学。鲍曼关于后现代性社会学的纲领性建构成为社会学回应后现代状况的标志性贡献。

b. 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的理论立场和分析策略

这一理论立场和分析策略凸显了鲍曼既是一个从后现代性的理论视角反思现代性的后现代社会学家,是一个研宂后现代性的拥有现代关怀的现代社会学家。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悖论的理论表述,但实际上这是对鲍曼理论的真实映现。之所以将鲍曼称为一个现代的社会学家,是因为不论他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他始终没有放弃现代性的解放策略和双重追求,即增加人类自主的空间与增大人类团结的强度。

在对诸多问题与事件的分析中,鲍曼勾勒了一幅从前现代到现代、再到后现代的宏大叙事画面。因此,按照通行的理论观点来说,鲍曼既是一个现代社会理论家,又是一个后现代社会理论家。

②鲍曼建构了独特的理论策略与分析范式

他在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的分析中所确立的独特理论视角和分析策略,极大地丰富并发展了当代西方的社会学理论。因此,尽管这一独特的分析策略无法用通行的现代或后现代的标准来衡量,但它所表露出的批判的现代精神、隐喻的后现代修辞策略以及实现人类自由与团结的理论追求,在日益走向分裂的后现代社会中却是令人难忘的。

③鲍曼阐发了关于社会学的独到见解

鲍曼认为,社会学作为一种抗固化的力量,它打破了一成不变的压迫感,恢复了世界的弹性;它显示了世界的面貌大可以和今天不同。如果每个人都意识到“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思考同一个